蔡慧燕
摘 要:有效的分層教學可以使農村學校的學生優勢互補。“分層教學”在農村自然小班化中具體要怎么操作?怎樣把“分層教學”和“群文概括”結合在一起,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呢?文章作者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群文概括;小學語文;分層教學
一、當“概括”遇上“小班化”
概括能力是一項重要的能力,也是必要的語文素養。為了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量的訓練和積累非常必要,所以我嘗試用“以點帶面”“以一篇帶多篇”的方式,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盡情地“群文概括”。
小班化教學中的“分層教學”關注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 關注學生的不同發展,非常適合我們這種自然小班化的學校。分層教學就是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分層,力求讓各個不同基礎層面的學生都能有所得、有所發展。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又要求教師把教學目標細化到教學的每個環節中,努力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二、當“群文閱讀”遇上“分層教學”
1.學生分層,各層次學生合理搭配
既然我們要“分層教學”,那么我們就應該先給學生分好組。由于我們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且又是以課堂交流的方式居多,所以我們采用“異質分層”。每個組員有固定的1~5號編號,也有個性化的組名,如“超能隊”等。組與組之間采用捆綁式的學習方式,小組成員的每一個人表現都會影響整組積分,這就無形中要求同一小組成員要好帶差,互相幫助,共同努力,讓學生意識到幫助了小組里的其他成員也將惠及到自己,他們是一個息息相關的整體。
2.整合教學內容,備好各種類型的“群文概括”課
不管是“分層教學”還是小組合作學習終歸還是形式,都是為有效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服務的,所以內容的選定更為重要。而“群文概括”就是要將各種類型的文章以不同的主題組合在一起,因此在備課上難度很大,不過還是有“法”可依的。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概括方法來進行“群文”的組合和拓展,如“摘錄句段法”“題目擴充法”“畫魚骨圖”等。在搜索拓展的文章時,也是有捷徑可走的,那就是可以從其他與人教版同步的教材中尋找材料。
三、“群文概括”+“分層教學”模式的實踐例談
(1)“摘錄句段法”的群文概括:適用于三年級上冊學生初步接觸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時候。具體操作如下:①教師引導學生找第二段的中心句,理解“總分”的段式:教師讓學生先圈出這一段的顏色詞,學生反饋“黃色”“紅色”“橙紅色”等,接著再讓學生找出這段中可以概括這么多顏色的那個詞語,學生立馬就找到了“五彩繽紛”。這時教師趁機點出中心,進行講解,讓學生初步了解到“摘錄有總起作用的中心句可以概括文章主要內容”。②讓學生小組合作尋找《秋天的雨》3、4兩個自然段的中心句:先自由尋找,讓各組4、5號(C、D層)說說自己找到的句子,2、3號(B層)判斷正確與否,1號(組長)匯報并闡明理由。如各組成員有錯誤,教師進行訂正。③拓展《北大荒的秋天》第四段,讓各生自由尋找,然后匯報,幫助學生在腦海中逐步構建“總分”的段式。
(2)“擴充題目”法的群文概括:適用于三年級上冊《孔子拜師》一文。教師可先讓學生自己概括,然后發現課題就是非常好的素材,然后試著概括《爬天都峰》《找駱駝》。
(3)“合并段意法”的群文概括:在教學《香港,璀璨的明珠》時,我加入了蘇教版三上《“東方之珠”》。在拓展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試著概括,再交流反饋文章各段寫了什么,最后說說全文的中心句,學生找第一段或最后一段都可以。
(4)“畫魚骨圖”的群文概括:在教學三上選讀課文《做風車的故事》時,我引入“魚骨圖”,先教學生畫好頭和尾,再教其畫兩根魚骨(記錄主要事件),然后讓學生自己完成剩下的。
四、結語
以上只是我一點粗淺的看法,我也只是做了一些簡單的嘗試,目前從效果來看還是可以的,可以繼續嘗試下去。
參考文獻:
[1]康為再.淺談農村小學小班化分層教學[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4(Z3).
[2]黃宏鳳.重拾被遺忘的境地——淺談小學語文第二學段概括能力培養的策略[J].新課程學習(上旬刊),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