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航
摘 要:個性化學習深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中,為教學模式帶來了新的突破,但個性化學習過程中仍存在問題。文章探討了重視高中數學個性化學習的必要性,分析了個性化學習中的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并把個性化學習應用到教學體系的實踐中。
關鍵詞:高中數學;個性化學習;教學資源
一、高中數學個性化學習的現狀及信息化教學的理論依據
1.高中數學學習使用題海戰術,學生負擔重,學習興趣低下
學校與學校教師片面追求教學質量的提高,傳統的“題海戰術”應對應試教育的現象依然存在。在這樣的教育大背景之下,學生的負擔越來越重,在高一階段的學習就出現兩極分化,這不利于孩子的長遠發展,違背了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
2.金字塔理論要求學生主動學習
由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提出的“學習金字塔”理論告訴我們,聽講是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教學方式,學習效果卻是最低的,兩周之后,學習內容的留存率為5%;閱讀:兩周之后,學習內容的留存率為10%;視聽:兩周之后,學習內容的留存率為20%;演示:兩周之后,學習內容的留存率為30%;討論:兩周之后,學習內容的留存率為50%;實踐:兩周之后,學習內容的留存率為75%;教授給他人:兩周之后,學習內容的留存率為90%。因此,學習內容的留存率與學習方式有關,主動學習或參與式學習才是最有效率的學習。
二、在高中數學個性化學習的過程中解決問題的對策
1.微課翻轉課堂,讓學生自主學習
相信大家對微課一定不陌生,許多老師也有制作微課的習慣,根據要求并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利用集體備課時間提前確定好下一單元的教學難點和重點,并對難以理解和掌握的重難點制作微課程,提前發布到學生群里,學生可以有選擇地觀看和學習。微課預習降低了教學難度,也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2.公布教學資源,促進教學持續性發展
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上的掌握率很低。由于個體差異,有的學生可以聽懂,有的就不能理解。而且課堂傳授的知識是有限的,傳遞的信息也是不連續的,由于黑板記錄的內容已經擦掉,這時只能靠學生回憶來聯想,其教學內容連貫性和教學效果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可以把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實踐軟件等教學資源借助于互聯網技術公開給學生,學生可以共享資源,自主學習,將復習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反饋給教師,通過網絡讓教師答疑解惑,這樣既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又可使教師及時了解課堂教學效果,以及時改進教學方式。這些都是傳統的教學手段所做不到的。通過信息技術循環演示教學內容,適時總結、強調、解釋,可以強化學生的記憶,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增強教學內容的連貫性。
3.課后在線測評,增進師生互動
課后的復習鞏固在教學中很重要,所以可以借助一些在線測評的教學軟件,借助這個平臺對學習的內容進行當堂檢測。學生通過反復在線測評操練,教師及時地精講點撥錯題,并引導學生進行錯題積累,并對錯題再進行測評,當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后,許多學生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和勇氣。教師最大的教育智慧不是教學生學幾個概念、會做幾道題、考一個理想的分數,而是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能,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同時,教師及時點撥教學的重難點,學生不會的也可以到學習平臺上再學習,這種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是對學生的個性化教學和管理,這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學習。
4.網上互傳情感,凝聚班級合作力
現在,大部分班級都會在QQ、微信里建立班級群,這給學生和教師互動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平時,可以把學生的生活學習照傳到群里,可以是一些舉行的活動、課堂的精彩片段、生活中的一些感人瞬間等,還可以發一些勵志的名言,學生也會受益匪淺。學生有時不敢和教師當面講的話可以在網上和教師私聊,這有助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對一些學生的心理問題,教師也可以給予開導。無形中解決了很多問題,同時也加深了師生間的感情。
總之,近年來信息化教學建設不斷發展,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探索信息技術條件下的高中數學個性化學習還需要一線教師不斷地摸索探究,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淑彬.高中數學個性化教學策略初探[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6.
[2]戚存然.淺析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策略[J].現代農村科技,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