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超
【摘 要】本文論述用問題構建化學高效課堂的方法:構建問題情境、引導探究興趣;結合生活實際、構建問題情境;注重知識趣味、打造高效課堂,從而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化學教學 問題構建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2B-0149-02
新課標中明確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化學的理論知識,并通過體驗、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培養科學探究精神,建立科學價值觀。然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有不少教師在課堂上任由學生自由探究,卻沒有合理引導,結果課堂場面熱鬧,而實質上的學習討論卻很少。學生有的閑聊,有的玩耍,只有少部分學生參與學習探究,課堂教學幾近失控。為此,筆者確立“用問題構建化學高效課堂”的研究主題,探討如何通過問題引導課堂教學,通過問題將教與學有機結合,從而有效地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一、構建問題情境,引導探究興趣
雖然誰都知道課前預習的重要性,但實際上,很多教師和學生只是在表面上重視課前預習環節。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少數學生會主動認真地預習,多數學生都會有意無意地忽略課前預習環節。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教師需要為學生制定一個課前預習活動標準,要求學生按照標準進行課前預習,并根據活動標準對學生的預習活動進行監督檢查。為了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前預習的效果,教師應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五到六個問題,構建問題情境。在設計問題時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情況,設置難度合理、層層深入的問題,讓學生經過思考和努力就可以找到問題的答案,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例如,教學“電化學基礎”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一組課前預習問題:
①鹽橋有什么作用?
②有鹽橋原電池的電極材料如何選擇?
③如何選取、分配電解質溶液?
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干電池設計有鹽橋嗎?
人天生有好奇心,當學生碰到這些問題時自然會產生一探究竟的想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通過設計合理的問題,構建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課前預習,通過問題來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從而有效提升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除了課前預習,在課堂教學階段,教師也可以巧妙構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開展高效課堂學習。例如,在教學“酸堿指示劑”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先為學生構建針對性的問題情境,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酸堿指示劑”的知識。首先,教師向學生介紹波義耳發現酸堿指示劑的經過,講述波義耳做實驗時不慎將鹽酸滴到紫色石蕊上面,意外發現紫色石蕊變紅。波義耳經過深入探究,終于發現酸堿指示劑的秘密。通過講述化學歷史知識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然后,教師順勢提問學生:你們說說看,紫色石蕊為什么會變紅?通過構建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探究酸堿指示劑知識。
二、結合生活實際,構建問題情境
要想構建高效的化學課堂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結合生活實際構建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主動探究問題。教師構建問題情境之后有意識地結合生活實際設計問題,提出與實際生活聯系密切的化學問題,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氯氣”這一課時,可以為學生展示化工廠氯氣泄漏的視頻資料,然后提出一些具有啟發性的生活問題。如,如果發生氯氣泄漏事故,人們應該往高處還是低處逃生?發現氯氣泄露之后,我們該如何有效處理?氯氣應該如何運輸才安全?氣體運輸和液態運輸哪種方式更好?等等,這些問題涉及氯氣的物理、化學性質。學生在探究這些問題時,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氯氣的相關知識。這樣,學生經過探究得來的知識比教師單方面講解的效果更好。再如,在教學“鐵鹽和亞鐵鹽”時,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播放視頻“蘋果的營養成分介紹”構建情境,接著提出問題:同學們,蘋果削皮后放置一段時間表面會變成紅褐色?學生從視頻資料中了解到蘋果中富含鐵元素,吃蘋果可以補鐵。有的學生會聯想到 Fe3+ 溶液為黃色,因而猜想可能是和蘋果中蘊含的 Fe3+ 有關系。有的學生認為,因為蘋果表面被空氣中的臟東西覆蓋所以變色。這時,教師進行總結:削皮后的蘋果放置一段時間變色是因為蘋果中的 Fe2+ 被氧化成了 Fe3+,由此,使 Fe2+ 與 Fe3+ 之間進行相互轉化。在生活實例的助力下,學生理解起來更加容易。可見,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將生活現象與所學化學知識聯系起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三、利用知識的趣味性設置問題,打造高效課堂
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如《有哪些元素化合物》章節中的每一課內容都和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質有關。因此,要想提高知識的趣味性,構建開放性、趣味性的化學課堂就應該從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入手,以激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化學課堂教學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 2《第二章化學反應與能量》中的第二節《化學能與電能》一課時,筆者事先準備了一張電子音樂賀卡,如果安裝電池,那么賀卡就會響起美妙的音樂;如果取下電池,那么音樂就會停止。筆者以電子音樂賀卡這個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作為引子構建情境,在課堂上進行演示,將電池取下,讓音樂停止,然后用兩根導線連接電子音樂賀卡的電路板,將兩根導線的另一端分別連接鐵釘和銅片,然后將鐵釘和銅片插入稀硫酸溶液中,這時音樂再次響起。由此學生心中產生疑惑,這時,筆者因勢利導,提出問題:
①取下電池后,為什么還有音樂?電能從哪里來?
②更換實驗材料能不能取得同樣的效果?
③你相信水果也可以做電池嗎?
對于問題①,只要認真看過筆者實驗的學生幾乎都能聯想到是因為在實驗過程中產生了電能,但學生不明白為什么會產生電能?因此,需要學生開展自主探究來尋找問題答案。在學生探究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分析實驗裝置中電子的流向與電流的關系,探究電能的產生原理。對于問題②,學生會結合自己學過的知識開展小組討論,提出各種方案。讓每一個小組將經過組內成員討論得出的實驗方案展示在黑板上,之后教師與學生共同匯總學生的方案,挑選出其中有價值的方案,讓學生自己探究。問題②的探究是本次課堂教學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捕捉、收集學生的不同看法,組織學生進行分析、討論,找到最佳答案。對于問題③,筆者將其放在課堂末尾。這個問題具有較強的開放性,適合讓學生在課外去探究,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學到的課堂知識轉化成實踐能力,在探究過程中成長。整節課,筆者花了三分鐘做了一個趣味小實驗,然后提出三個問題,將教學知識融入問題中,引導學生圍繞三個問題展開課內課外的學習探究,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教師應該遵循講解少而精,提問少而妙的原則。通過合理創設問題情境,結合生活實際設計具有啟發性、開放性、趣味性的問題,以有效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探究,使學生快樂、高效地學習,從而打造出真正精彩的化學課堂。
【參考文獻】
[1]林維海.以問題為載體,構建化學高效課堂[J].新課程(中旬),2014(5)
[2]康貽華.讓問題成為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的助推器[J].考試與評價,2012(7)
[3]丁亞兵.淺談核心素養背景下問題驅動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7(3)
[4]占中秋.把握問題設置原則,構建化學高效課堂[J].新課程(中),201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