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彬
摘要:新課程改革把情感教育作為高中地理教學的新內容與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引導學生研究地理學科基礎知識的同時,將情感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以便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本文細致分析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途徑,以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高中地理 ? 情感教育 ? 實施途徑
情感教育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借助營造融洽和諧的教學環境,并恰當處理教學中的認知與情感關系,從而利用情感交流的方式幫助學生獲得積極情感體驗的一種教育方式。實踐表明,把情感教育滲透到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推動學生積極情感的快速發展,還有助于提升教學質量,優化學生素質。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實施情感教育,成為教師研究的關鍵問題。
一、在探究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
高中地理教材中收編了大量探究性的教學內容,需要學生在學習中先對相關內容產生疑問,再借助合作探究的方式找出答案,從而掌握這些知識。因此,在教學活動中,高中地理教師應盡可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與探究能力,促使學生形成嚴謹的學習態度,以及堅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如在教學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二《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組建課題小組,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調查學校附近河道水質質量,并提出以下幾點要求:“①怎樣恰當地選擇取樣地點;②如何確定水質質量;③了解水質發生變化的原因;④怎樣表達水質樣本的情況;⑤提出環保建議。”在探究教學中,有的學生從學校附近河道的不同河段取來了水樣,他們把幾條健康的小魚分別放養在三個取樣水中,看哪一個水樣中的小魚存活時間長;有的學生打算把三個取樣水放置三天,觀察哪個水樣的沉淀物最多;有的學生提出用化學試劑做實驗,了解水質質量。教學實踐表明,學生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判斷出城市化進程對當地水源產生的影響,并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及環保意識。
二、在多媒體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想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不僅需要教師有嚴密的推理、鮮明的對比、恰當的比喻、豐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還要教師具有嫻熟、直觀、生動的教學方法。因此,高中地理教師應善于將先進的教學技術引入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營造逼真的教學情境,以幫助學生獲得直觀、鮮活的聽覺和視覺感受,從而更加透徹與深刻地掌握知識點。
如在教學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與《自然帶中植被類型與特征》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各個自然帶對應的自然景觀錄像、攝影及圖片,引導學生以小偵探的身份判斷各種植被分別屬于什么自然帶,并進一步研究各個自然帶的植被特點及更替規律。又如在教學《鋒面系統》時,教師可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相關動畫,并配上聲音,把鋒面到來之前與到來之后的氣象特點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教學實踐表明,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獲得全新的學習體驗,更加容易掌握地理知識,進而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興趣。
三、在實踐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
實踐教學是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形式,也是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地理概念、規律等運用到生活實踐中的有效途徑,更是讓學生體會學習地理學科的價值所在。因此,高中地理教師應充分重視實踐教學,并依據教學目標、教學條件及學生特點,恰當地組織實踐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與檢驗地理知識。
如在教學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時,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外時間通過網絡搜索、實地考察、查閱資料等方式,盡可能多地了解當前自己家鄉荒漠化的現狀與成因,并思考如何治理荒漠化的策略。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可以調動學生探究地理知識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嚴謹的科學精神和環保意識。因此,教師應該充分重視情感教育的作用,并努力讓情感教育成為構建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的助推器。
參考文獻:
[1]王洪波.淺議高中地理積極情感因素的激發[J].亞太教育,2016,(28).
[2]趙小月.探究情感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4,(17).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田家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