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錚
摘 要:計算機通識課是本科院校的一門重要的“工具”課程,合理的考核形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實踐能力。針對計算機通識課考核形式單一的弊端,在課堂教學中引入過程性考核評價教學模式,以提升教學效率和學生的應用能力。課程通常包括計算機基礎、計算機文化基礎、Microsoft Office軟件應用、圖像處理、程序設計基礎、動畫設計等課程,
關鍵詞:計算機通識 過程性評價 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0(b)-0186-02
現(xiàn)在國內各大高校基本都開設了計算機類通識課,課程通常包括計算機基礎、計算機文化基礎、Microsoft Office軟件應用、圖像處理、程序設計基礎、動畫設計等課程,可能開設一門,也可能開設幾門。通常學生會在大學一年級開設這類課程,通過這些通識課的學習,旨在提升學生對計算機的了解和對常用軟件的應用能力。
但是學生學完這些通識課,真的能達到我們希望學生能達到的實踐水平嗎?不一定。在學生后續(xù)的三年學習中,學生可能會利用學到的計算機軟件來完成不同學科的作業(yè),以及大學生涯中非常重要的畢業(yè)論文。那么他們的實際操作水平如何呢?根據一些教師的反饋,很多學生對一些常用的計算機軟件,如Microsoft Word、Microsoft PowerPoint、Photoshop、Microsoft Excel,掌握的并不好。學生可以用Word打字,但更復雜一些的操作往往不會;用Excel可以輸入數據,但不會用公式進行計算;用PowerPoint可以制作演示文稿,但合格的幻燈片制作要求往往并不清楚,更不用說用Photoshop處理圖像了。
1 過程性評價的優(yōu)勢
過程性評價是一種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的方式。過程性評價采取目標與過程并重的價值取向,對學習的動機效果、過程以及與學習密切相關的非智力因素進行全面的評價。
1.1 杜絕學生“考前突擊”現(xiàn)象
高校中的傳統(tǒng)考核方式經常施行的方式就是“一考定終身”,學生成績完全由期末考試決定。這就造成了學生經常平時不聽課,考前背重點的“臨時抱佛腳”現(xiàn)象。等考試一過,成績合格就直接把這門課忘之腦后,最后的結果就是學生根本沒有學到什么,只是應對考試而已。
而過程性評價卻不會造成這樣的現(xiàn)象,因為平時布置作業(yè)的次數較多,學生必須每一次作業(yè)都要做,相當于整個學期都處于學習的狀態(tài)。相對于傳統(tǒng)考核方式,學生最后的學習效果應該較好。
1.2 鍛煉學生多種能力
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考核的通常是考試,考核的主要是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對學生其他能力并沒有怎么考核,比如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而過程性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考核,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考核學生的其他能力。比如,組織一次辯論或演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考核,鍛煉的就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資料的歸納總結能力、明辨性思維能力、小組成員團隊協(xié)作能力等等。
1.3 考核標準公開、公正、公平
過程性考核需要預先制定考核評價標準,并且考核評價的標準應公開。考核標準中可以包括教師評價、小組成員評價、學生自評等項目,保證學生最后的評價結果是公平公正的。
1.4 過程性評價是可以修正的
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是在學期末進行一次考試。考試后學生可以得到一個分數。但是學生可能對自己到底是哪個知識點沒有掌握,或者說怎么進行改進沒有概念。但過程性評價是允許學生進行修改的,哪里做得不好、怎樣改進是允許學生通過各種辦法來實施的。比如,學生可以直接詢問老師,老師進行指導;可以查閱資料自行進行改進;可以同學間討論進行修改,利用這些辦法完善作業(yè),那么相應的評價會進行修改,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實踐。
2 對過程性評價的建議
現(xiàn)在我們學校已經在計算機通識課上實行了過程性評價這樣的教學改革,筆者也在班上進行了過程性評價的教學改革,見到了一些成果。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2.1 課前預習、課上實踐
現(xiàn)在高校的學生當中,能夠主動做到每次課都進行課前預習,找出自己的知識盲點的學生實在太少了,那么老師就要起到一個推手的作用,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老師在上課前,將課程知識點進行分解,根據知識點拋給學生一些問題,讓學生自己看書進行解答,或者給出一些題目,讓學生根據要學到的內容做出作品,計入學生過程性考核成績當中。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就必須進行課程內容的預習。
學生將預習結果提交給老師,老師通過查看學生的問題解答情況,就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在課堂上就可以有的放矢,解決這些學生存在問題的重點難點內容。然后學生在課堂上就可以實踐,檢驗一下自己的學習效果。
比如在Microsoft Word的學習過程中,就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作業(yè),制作一份簡歷。學生交上來以后,就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對Word操作哪里存在問題,在課堂上就可以進行重點的講解,然后讓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業(yè),再次提交,可以查看學生是否已經掌握并熟練運用這些操作方法。
2.2 完善團隊合作
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的,那么如何分組,如何保證小組中每個成員的學習效果就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通常每個班級都有一些這樣的同學,他們在平時課堂上和課下作業(yè)中參與度不強,沒有自己的觀點,怎樣調動這些同學的積極性是我們亟待解決的一個難題。一種辦法就是將班級里的這樣的同學都歸到一個小組中,那么他們必須要參與到課堂活動以及完成課下作業(yè),這樣可以解決一部分同學的問題,但不是全部。剩余不配合的同學可以進行個別談話,或者幫助他找到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這也是筆者正在研究的問題。
團隊成員之間也可以進行互評和學生自評,結合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后得到的結果可以作為過程性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3 及時布置和批改作業(yè),及時反饋
作業(yè)一定要及時進行批改,并且及時反饋給學生,這樣可以加強我們的教學效果。如果沒有及時進行批改和反饋,那么學生后續(xù)的積極性會降低,而且累積的問題沒有解決,也會影響學生后續(xù)的學習效果。
3 結語
筆者學校計算機通識課經過3年的混合式教學改革,與傳統(tǒng)考核方式相比,過程性考核評價體系不僅對學生學習效果具有評價作用,而且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具有診斷作用,對人才培養(yǎng)具有導向作用,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具有激勵作用,提升效果比較明顯。過程性考核是順應現(xiàn)代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產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把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列入考核范圍,真正實現(xiàn)培養(yǎng)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
參考文獻
[1] 郭竹梅.基于過程性評價的應用型高校高等數學考核方式研究[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8,30(3):121-124.
[2] 高凌飚.關于過程性評價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4(10): 45-46.
[3] 王致嫣,毛凱楠.比較視野下高等教育課程考核淺析及改進研究[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18,30(4):107-110.
[4] 張蕤,徐鵬,方明峰.基于過程性評價的、多元的地方綜合性高校課程考核方式[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2014,28(4):129-133.
[5] 王茜.完善考核評價體系的策略探討[J].明日風尚,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