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愛香
摘 要: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支撐了教育事業的良性發展,特別是小學階段對于數學學科的教育,是小學時期十分關鍵的一門學科,針對培育學生邏輯思維的形成和全方位有效發展有著特別關鍵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注重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的合理提升。根據基于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問題情景的創設探索展開了一系列的敘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問題情景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數學的抽象化與小學生的思維出現沖突,這也是現在小學數學老師亟須處理的問題。過去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只是始終關注對小學生數學知識的貫徹,卻沒有關注到小學生對于知識的汲取程度,設立合理的問題情景這樣的教學形式能夠合理處理數學教學當中存在的不足。
一、問題情景設立中存在的不足
1.問題情景設立相對極端
有些老師在教學經過當中所設立的問題情景的初始想法單單為的是使學生更迅速地把握數學知識,并不是實際讓學生經過問題情景的設立,認識現實生活當中的數學理論,以這個視角來開展問題情景的設立,很明顯是老師邁進了極端化的教學誤區。
2.缺少清晰的目標,忽略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改提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課堂學習真正的主人。作為小學數學老師要全方位意識這一新課程概念,經過完善教學形式全方位完成好學生的主體地位,確保學生在學習經過當中可以開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以此全方位提高學習的成效。同時,因為老師缺乏充分的時間或者是精力對學生的現實需要開展探究,因此,在問題情景的設立當中老師常常會挑選“拿來主義”的對策,老師常常經過網絡技術挑選部分和教材情景類似的教學情景,之后直接進行下載,提供給學生運用。如此一來,問題情景的設立就沒有清晰的教學目的,同時和學生的現實生活關聯也不是十分緊密,自然效果也不盡如人意。以上問題就是在教學改革的過程當中漸漸發現的。
二、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問題情景的創設對策
1.設立真實的問題情景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學觀念:“學生是學習與有效發展的核心。數學學科的教學一定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化差距與不同的學習需求?!币驗閿祵W起初就是來源于我們的現實生活,只要仔細觀察生活,就能夠察覺生活當中隨處可見數學的道理,用真實的生活作為開展問題情景設立的依據。比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老師可以設立這樣的問題情景:“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在教室當中有哪些物品是圓的?”學生紛紛發表自己觀察到的圓形,有的學生說新的粉筆上面和底下是圓形的,有的學生說橡皮是圓形的,還有的學生說自己衣服上的圖案也有圓形。這樣不單單能夠有效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還可以帶動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與思維邏輯來處理生活當中的現實問題,如此有利于引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2.設立富有趣味性的問題情景
在新課改的持續深層發展的狀況之下,科學建設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情景,合理帶動學生的學習主動積極性,以此獲得優良的教學成效。就目前來看,大部分的小學數學老師都缺乏探索趣味性事物的能力,還需要不斷深度探究了解。因此,即使是問題的出現也是要求存在適當的氛圍,生動詳細的問題情景能夠幫助問題的有效提出,在活躍的問題情景當中設定部分問題,使學生在處理問題經過當中始終維持輕松的心態,在放松的環境下處理問題。比如,在教學“位置與方向”一課時,老師可以找出兩名同學到講臺上,提出這樣的問題情景:“小明和小方站在教室的前方,小明在小方的左側。大家思考一下,這兩句話哪句話表達的是位置;哪句話表達的是方向?”這樣的教學情景是最有效的,針對問題情景的設立,必需應該和學生的學習特征與生理特征相一致,融入學生所好奇的事物,增添問題情景的趣味性,如此一類就能夠使得學生的認知感情與數學思維能力一同獲得有效的發展。
總之,數學教學是一門藝術,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也是一種藝術,它可以激發、喚醒、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教師應因時、因地、因材、因人制宜地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力求使其積極轉化為學生良好的內部心理氣氛,這才是最終目的。對于學生而言,他們沒有等待知識的傳遞,而是主動、學習創設多元化學習條件,營造了人性化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促進者。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帶領學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為玩而玩,而是讓學生在玩中生疑,讓學生在玩中質疑,讓學生在玩中釋疑,獲取知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
根據新課標的規定,小學數學教師應用“問題情景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時,要根據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和學習指南進行教學,然后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考能力、解決能力等,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解決問題。教師要注重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有更好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同時還是帶動小學數學改革的首要前提,更是小學數學教育當中很關鍵的任務,推進務實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全方位發展。
參考文獻:
[1]魏雪峰,崔光佐.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認知分析、模擬及其教學啟示:以“異分母相加”問題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3,34(11):115-120.
[2]魏雪峰,崔光佐.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認知模型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2,33(11):79-85,114.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