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
摘 要:新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如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特別是在數學課堂中如何引導學困生的學習,讓他們真正成為數學課堂中的主人,一直是長期關注的課題。
關鍵詞:學困生;引導;主宰
數學學困生指的是智商與情商正常,但在數學上明顯有困難,這些學生與同齡人相比,在聽、說、讀、寫、算以及推理等方面出現明顯的困難,在學習心理上有一定的障礙,數學成績暫時難以達到義務教育教學指導綱要所規定的基本要求,與實際教學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學生。
一、走進學困生心靈,尋找教育突破口
心理學認為,人的情感與認識過程是相聯系的,任何的認識過程都伴隨著情感,小學生對某一學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情感是密不可分的,他們往往不是從理性上認為所學習的科目是否重要而去學好它,而是常常因為不喜歡某科的老師就放棄該科的學習。
【案例】任××,對學習數學自信心不足,畏難情緒嚴重,原任老師反映作業完成沒質量,成績不理想。接班后我發現這個孩子其實很有個性,自己對學習不感興趣,作業應付,還煽動其他學生不訂正錯題。了解這些情況后,我多次找其談心,指出他身上的優點與不足,和他一起定出學習計劃,在課堂上常關注他,對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請他發表自己的見解,鼓勵他動筆完成好課堂練習,做對了給予表揚獎勵。在課外為他加小灶,補缺補漏,讓他感受到老師真誠的愛,他理解了老師的一片苦心,明白父母、老師都是他的好朋友,對學習有了動力,不僅認真完成作業,還擠時間給自己加碼,完成媽媽布置的課外作業,從厭學到主動學,這個變化可真不小。
二、培養學困生興趣,激發積極性
如何讓孩子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嘗到在學習過程中獲取成功的喜悅?首先,通過直觀教學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理解概念、性質。例如,在講“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時,我要求學生同桌之間準備四根長短不一的木棍,兩人一組取其中三根拼成三角形,用直尺測量幾根木棍的長度,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問哪幾根木棍可以組成三角形,能組成三角形的三根木棍之間有何關系?從而引導出上述性質。
其次,加強對教學語言的藝術應用,讓教學生動、有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觀察學困生的學習情緒,應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及相關有趣的事例活躍課堂氣氛,引導每位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使得學困生在愉快的教學誘導下激發起對數學的興趣。如“體積與容積”一課,為了激發孩子學習興趣,我以“烏鴉喝水”的故事情節引入新課,孩子們覺得新穎有趣,隨著石子的放入,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為什么烏鴉能喝到水?你發現了什么?”孩子們爭先恐后搶著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1:石子占有位置。學生2:石子將水擠出來。學生3:也就是說石子在水中占有一定的空間……老師不滿足接著問:如果我將石子取出來,它還占有空間嗎?這個黑板擦占有空間嗎?每個物體都占有空間你知道叫什么嗎?孩子們高興地喊起來:“體積”。接著在猜猜兩個容器哪個容納的水更多的環節中,學生情緒更高漲,有的說一樣大,有的說還是左邊的容器大,有的說右邊容量肯定更大,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孩子異口同聲地說:驗證。誰來驗證呢?看到一個個躍躍欲試的孩子,我不失時機地把球拋給學困生完成
三、挖掘學困生閃光點,激發自信
學困生落后的原因在于非智力因素,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針對性地調節學習動機、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特別關注數學學困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挖掘其閃光點,并加以放大,通過點點滴滴的進步提升他們的自我評價,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如小陳同學,剛教他們數學時,我發現他寡言少語,情緒消沉,上課時反應遲鈍,一問三不知。平時作業也不按時完成。起初我也采用常用的方法對他——不交作業就“催、追、補”,上課不聽就提醒、批評,可一段時間后,小陳不但沒有絲毫改變,反而令我們的師生關系對立起來。為此,我一直耿耿于懷,尋找著與該生建立良好關系的契機。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他很會勞動,由他負責拖的地板被他拖得很干凈!而且很快就拖好啦!那天,我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在班上大張旗鼓地表揚了他一番。之后,我經常捕捉一些小小的機會表揚他。慢慢地,我發現他上課時開始不用我提醒而自己自動做練習了,偶爾他還會主動沖我笑笑。
在數學教學中,把課堂交給學困生,讓學困生也成為課堂中的主宰,凡是學困生自己會學的,就應該創造條件讓他們學,凡是學困生能自己動手做的,就應該創造條件讓他們自己做,盡量給他們提供自我學習的機會,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光彩,使他們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秦鳳月.淺談如何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質量[J].新課堂,2015.
[2]武田.學困生形成的緣由與改善策略[J].學周刊,201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