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學徒制是物業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雙師培養的有益探索,是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文章對物業管理專業課程建設中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的應用做了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物業管理專業 現代學徒制 工學結合 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11-206-03
“現代學徒制”就是將傳統的企業學徒培訓方式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是社會資源與學校教育資源的有機結合,學生要接受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的雙重教育。物業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就是根據物業管理專業特點,學生既是學生又是徒弟,工學結合,建立一種學校與企業合作培養模式的職業教育制度。這是對傳統學徒制進一步拓展,也是對傳統學校教育模式改革和發展。
一、物業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提出的背景
(一)宏觀角度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意見指出:高等職業教育就是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特定,高職教育必須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教育部關于《開展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要求進一步推進校企合作機制的深度發展,使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更好地改進。
以教育部關于《開展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方案》為指導綱領,以市場人才需求與崗位資格標準為目標,結合學校專業特點,建立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是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有效途徑。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標準是要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應用型人才,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改革教學模式,就是要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的職業教育環境,多見的是學生在學校環境接受教師的教學,間接地接受他人的經驗,缺乏創新精神。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
(二)微觀角度
物業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就是學校的物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和課程改革始終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學校與物業管理企業簽署合作協議,企業深度參與,教師和師傅深入指導,設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建立學生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有效機制,學校與企業更加緊密的結合,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物業管理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為社會發展和企業改革,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
二、現代學徒制的基本內涵和工作方法
(一)現代學徒制的基本內涵
現代職業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獲得某一項職業技能或能力;而傳統的教育模式,雖使學生獲得了系統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但存在著工作經驗不足,操作能力較差等問題,就業時不能達到崗位職業資格的基本要求。現代學徒制就是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將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完成培養過程,企業和學校都是教學的主體,企業全過程參與教學工作,包括課程設置與教材改革,學生參與企業生產和經營,企業也是學習的課堂,企業與學校達到高度融合。所謂“物業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就是將傳統的企業學徒培訓方式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根據物業管理專業特點,建立的一種學校與企業合作培養模式的職業教育制度。這是對傳統學徒制和傳統學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和發展。
(二)現代學徒制的基本特征
現代學徒制的核心內容是“校企聯合,雙師培養,工學結合,職業能力形成,企業最終就業。”學生的學習是雙師教育,雙身份,雙過程,即學生接受了學校老師的教育,同時接受企業師傅的培養;學生既是學生又是徒弟,學校教師教授基本理論和訓練,學生既接受了學校環境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師傅帶徒弟參與企業生產經營和崗位實踐,又接受了企業實際工作崗位的操作和實踐培訓,學生通過學習和學徒,能掌握物業管理基本理論和實施基本程序,熟悉管理基本環節,獲得崗位資格需要的專業知識和寶貴的工作經驗,為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現代學徒制的管理體系
現代學徒制,就是形成“企業與學校”合二為一的管理體系,創建“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的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校與企業對接,專業與產業對接,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的“三對接”。滿足市場對物業管理人才的需求,拓寬了學生就業渠道。學校與企業高度融合的管理體系,工作方法總結如下:
三、物業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實施的必要性與條件
(一)必要性
物業管理專業是理論性、綜合性、實踐性都很強一個專業,培養目標是讓學生建立物業管理的基本理論,掌握物業管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物業管理職業崗位應有的職業能力。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一是涉及面廣,課程多,知識點多,課時有限,教師難教,學生難學;二是按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時難免理論與實際脫節,學生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學效果不佳。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既要建立系統物業管理理論體系,又要掌握物業管理崗位職業技能,一直是我們思考的問題。現代學徒制在物業管理專業建設中得以應用成為必然。學校對現代學徒制在物業管理專業的實施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社會資源條件
山西建院物業管理專業已開設十多年,有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為社會培養出大量高等職業物業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隨著專業建設的發展,學校首先請進來,邀請專家走進校園,參與專業建設,討論課程改革,研究校企合作,舉辦專題講座;學校同時走出去,就是學校積極與企業聯合對接,了解市場對物業管理人才的需求,整合各種社會資源,與有影響力的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的伙伴關系。如保利集團的保利物業管理公司、山西繽紛物業管理公司、浙江新宇物業管理公司等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成為學校物業管理專業學生穩定的實習基地,為學生認識實習,輪崗實習,頂崗實習提供了充分的實訓場所。這些物業管理企業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參加生產活動,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實踐課程完成的重要基地。這些物業管理企業吸收了我校大量的畢業生,是畢業生主要的就業單位。因此,擁有一批穩定的校企合作伙伴,是十分重要的,是教學任務完成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校廣泛深入地與物業管理企業交流、聯合,尤其是國內優秀的企業,建立合作育人機制,并使之常態化,不斷創新機制內涵。學習國內外知名院校本專業的先進教學經驗,完善育人環境,提高教學水平,走出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持續不斷的創新之路。
(三)學校師資資源
學院有一支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的專業教師隊伍,他們任勞任怨,愛崗敬業,默默獻身職教事業。他們參加山西省建設廳組織的物業管理企業經理、項目經理、管理員等從業人員的上崗培訓工作。編寫出版了“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物業管理概論》, 參加山西省建設廳組織編寫《山西省住宅物業服務標準》和《山西省寫字樓物業服務標準》等文件。具有較高專業水平和教研能力的教師隊伍,在省內本行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教師隊伍中有教授、副教授、講師、助理講師,年齡結構合理,其中80%的教師具有雙師身份,持有國家物業管理師證、律師資格證、造價工程師證、監理工程師證、建造工程師證等等。他們是物業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推行的中堅力量。
四、物業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的實施
(一)課程設置
課程設計重點是物業管理專業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兩部分內容;設計課程必須熟悉物業管理的工作業態及職業崗位任職要求,設計要符合專業人才培養課程目標;了解物業管理企業組織架構與制度建設,把職業能力培養作為重點。校企合作企業應該與學校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課程。
課程設計的思路是:基礎課程+核心課程+實訓項目+拓展課程。
(二)課程教學安排的改革
對于三年制的物業管理專業的學生,現代學徒制設計分配是,2年時間在學校理論知識學習,1年時間在企業接受崗位培訓,即采用“2+0.5+0.5”的模式培養。就是前兩年在學校系統學習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有半年在企業進行“輪崗實訓”,最后半年在企業“頂崗實習”。
(三)教學設備與實訓基地的保障體系
教學設備主要是專業教室應具備電腦、投影儀、投影屏幕、音響、打印機、辦公桌,模擬實訓室內給水系統、排水系統、供配電系統、中央空調系統、智能化設備系統、中央控制系統紅外監控系統、消防系統以及消防器材、綠化工具剪枝鉗子、清潔車輛清潔用品,禮儀實訓教室的墻面鏡等等。
校內實訓基地目前達到了780平方米。校外實訓基地的合作伙伴均具有良好的社會信譽,如繽紛物業公司、保利物業公司、浙江新宇物業公司等都具有較好的社會口碑,企業經營狀況良好,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服務體系,有良好的人力資源儲備和培養模式,崗位帶實習生徒弟的師傅配置能滿足實習需要。
(四)評價體系的改革
教學質量監控機制的建立。我們對每個教學環節提出明確的質量要求和標準。對實施過程進行監控,制定嚴格的課堂紀律,完善聽課制度,日常教學出勤要嚴格執行。加強反饋,注重過程,對每個學生的每個教學環節。考核評價體系分兩部分,第一是學校教學考核包括課堂教學考核、考試,校內生產實訓考核,專題實訓考核,綜合實訓考核等。第二是企業實習部分的考核評價,包括業輪崗實習報告,輪崗鑒定,項目設計方案,活動策劃方案,頂崗實習設計,頂崗實習鑒定,畢業設計,專題實習報告,畢業論文等。
五、課程改革的效果與結論
物業管理專業在我校已有大量的畢業生,畢業生基本知識扎實,職業能力強,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特別是近幾年,畢業就業率達到100%。學校的畢業生通過考核取得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發的《物業管理從業人員崗位培訓資格證書》,獲得項目經理、管理員的上崗從業資格,早年畢業生有的已獲得國家《物業管理師》執業資格,走上重要工作崗位。他們分布在各地物業管理企業,在市場開發部、工程部、客戶部和經營部從事一線管理工作,有的已成為項目經理和企業經理,成為企業的中堅力量。他們積極向學院老師反映企業的發展和需求,熱情接待并指導實習實訓學友,積極與學院合作研究開發項目,他們已經成為企業和學院之間合作溝通的橋梁。
事實證明,通過幾年的在物業管理專業推廣實施“現代學徒制”,首先,學校的培養目標更加明確。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就業率不斷提高。其次,勝任能力強。將理論教學與企業學徒相結合,重點抓住職業能力的培養,增強崗位適應能力,為走向工作崗位打下了良好基礎。第三,發展能力強。我院畢業生不僅能夠很快勝任物業管理崗位工作,而且表現出良好的職業發展的潛能。總之“現代學徒制”的應用,確實推動了物業管理專業進一步發展,物業管理專業展現出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
[本文為山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規劃辦立項課題,《物業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機制的研究與實踐》(課題號:GH-12122)。]
參考文獻:
[1] 山西省教育科學辦公室.山西省科學教育規劃文件匯編.2010
[2] 徐國慶.高職教育發展現代學徒制.江蘇高教,2017(9)
[3] 孫百鳴.高職院校專業核心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教育探索,2016(1)
(作者單位:山西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6)
[作者簡介:陳海英,山西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工程管理系副教授,1991年7月畢業于哈爾濱建筑工程學院管理工程系,大學本科。]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