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筠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習作教學一直都是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教學的重中之重。然而,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學生普遍對習作抱有畏懼和逃避心理。因此在習作教學中,學生常常以被動的心理去接受,并帶著痛苦的心情去完成“任務”。這也就造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習作難”的現象。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對策研究
寫作能力是學生用書寫代替語言能力的另一種體現,也是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集中展示。實際上,教育工作者大多以學生習作質量來衡量其語文程度的高低。基于此,本文簡要分析當前小學中段年級習作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其相應的對策方法。
一、小學中段年級習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被動模式下思維束縛
小學中段學生在作文寫作中,常常會有一種無所適從、無處下筆的感覺,不知道寫什么,也不知道從哪兒開始下筆。這是缺乏素材積累的一種體現。即便是抓破腦袋,翻遍各大作文選拼湊出一篇習作來也是牛頭不對馬嘴或者不是自己的真情實感。華羅庚曾說過:“聰明在于學習,天才在于積累。”而這里所說的積累都可以成為學生習作的材料。但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這些生活中積累下來的豐富材料只是在他們腦海中放著,是雜亂的無序的,真正需要用到的時候卻不知道怎么提煉出來。我想,這應該是小學生習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2.學生對作文的學習興趣不足、缺乏想象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在語文教學中,很多學生本身對語文這門課的學習興趣就不強,就更別提需要學生自己提煉組織語言的習作了。然而老師布置下來的習作訓練又給自己帶來了無形壓力,這使得學生在興趣缺乏、壓力滿滿的境況下寫作,為了完成老師布置下來的習作任務,就簡單地去抄襲拼湊完成寫作。這樣的寫作經常是隨便將幾個素材放在一起排列組合。長此以往,小學生的作文就會變得空洞無趣,而學生也會對習作越來越不感興趣。
3.習作教學模式過于單一
在傳統教學課堂中,基本都是由老師占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引導地位。老師在習作課上一遍又一遍地將自己認為的重點丟給學生,讓學生努力背下來記住,寫作時套用背下來的知識點,最后完成的作文就如同模板一般。而這種老套的寫作訓練,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體驗以及漠視了他們自身對生活的細微體驗與心得體會。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其結果必然是導致學生在寫作上喪失主觀能動性,缺乏自主思考,壓抑了自己本身的天性與思想。而學生一旦喪失了以上這些能力,那他寫出來的作品必然會使中心不明、條理不清,內容空洞,毫無真情實感。
二、針對以上問題簡要分析其解決策略
1.加強積累,處處留心皆學問
加強文本誦讀,積累語言。課本是學生課業的重中之重,不難發現,課本上有很多優秀的作品后面都會標注有背誦全文等字樣,老師也會要求學生把一些比較優美的字句段落摘抄下來。學生在做好這些本分工作的同時,其實更應當加強在課外閱讀中的積累。這就叫做以課堂學習為主,加以自身課外狩獵為輔,學生便能更好地擴大知識面。平時要盡量看適合自己的書,自己能看懂的書以及自己感興趣的書,無需為了學習去看各種工具書和參考書。另外古人常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所以我們平時要隨身攜帶一本筆記本,碰到好的名言佳句和靈感,要及時記錄下來,為自己的習作積累好的素材。
2.重視興趣,激發學生習作積極性
興趣對于人的潛力激發是無窮無盡的。想要學生對習作產生興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把課堂選在戶外而不是教室,這能充分調用學生的積極性與想象力;通過循循善誘提問的方式,誘導學生在自我思考,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充分激發自身興趣,提高自身習作能力……通過這種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學生寫作的興趣就會在老師的引導下慢慢被激發出來。這樣堅持下去,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提高了,自然而然地就不會像以前那樣逃避寫作、厭倦寫作了。一旦學生建立了對寫作的信心,那么離喜歡上習作也就不遠了。
3.打破常規,打開寫作思路
思維培育,通俗易懂地講就是:寫景類文章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戶外感受,使得學生有所觀有所感,同時講授寫作技巧,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不會空泛虛無;記事類文章,老師則要在學生寫之前,充分引導學生回憶起自己生活中有趣的部分,并激發他們把事情寫下來的欲望;感想類文章則與記事類大同小異。
最好的實例莫過于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習作四:美麗的田野》一文了。這篇文章要求老師先讓學生徹底地領悟例文,再帶領學生去郊外感受美景。這樣一來,學生怎么會寫不出優秀的文章呢?總之,不同命題類型的作文,教師采用不同的思維引導方式,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會說。
寫作可以說是我們的第二類語言,是我們除了說話以外最常用到的表達方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寫作甚至比說話更能表達我們人類復雜的思想。小學作文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基礎的語言表達能力與習作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邏輯能力,為今后的良好發展打下語言上的堅實基礎。在習作教學中,無論是授業解惑者,還是學習接收者,都應當充分認識到寫作的重要性,這樣才會使學習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郭根福.論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課程·教材·教法,2001(11).
[2]許建中.在學科教學中使每個學生個性都得到發展[J].學科教育,1999(7).
[3]馬群仁.對當前小學語文教育的反思[J].課程·教材·教法,2002(1).
編輯 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