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學本 徐斌
摘 要:問題學生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教育的方式也應不拘一格。但不管采取何種方式,都應順應他們的身心特點,因材施教,靈活對待。只要家長尊重科學,合理施教,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結合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談談問題學生家庭教育的一些策略。
關鍵詞:問題學生;家庭教育;策略
大量實踐證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所謂的“問題學生”的問題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沒有學習的天賦,而是輸在了早期的習慣教育上,輸在了起跑線上。當今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由于從小受到過分的溺愛,加上家長身上普遍存在急于求成的思想,片面追求孩子的智力培養,而忽略心理的疏導,導致他們入學以后問題百出。如果不正視這類學生,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年級越高,“問題學生”就會不斷增多,這不僅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前程,而且會大面積破壞正常的教學秩序。尤其是農村初中的學生,不少家長為了生計長期在外打工,孩子留給老人或親戚臨時監護,家庭教育嚴重缺失,教師的家庭教育指導顯得尤為重要。筆者結合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談了關于問題學生家庭教育的一些策略。
一、提高自身素質,起好表率作用
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心理學家陳鶴琴教授曾說過:“小孩子生來是無知無識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他的一舉一動可以說一方面受遺傳的影響,一方面受環境的約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時候,環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養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刻骨銘心的。孩子有極強的效仿意識和模仿能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角色至關重要。其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意識不到這一點,或雖有這種意識但認識不夠深入,總認為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事,自己只需要管好學生的生活就行了。其實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生活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環境影響人,環境同樣改變人。如果父母不愛學習,不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為人不正,做事不端,將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相反,如果父母時時注意自身形象,給孩子做好表率,同樣會潛移默化地對孩子產生正面影響。
二、多與孩子交談,了解其內心世界
在家庭教育中,最常見最有效的一種方法便是與孩子交談。交談不同于訓斥,應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進行促膝談心。交談應選擇恰當的時機,話題應讓孩子感興趣。交談前,家長應想辦法消除孩子的拘束心理,創造輕松愉快的環境,然后適時地把自己的“高見”分享給孩子。交談的藝術主要體現在交談時機的捕捉和交談話題的把握上。一般來說,在家長和孩子情緒不佳時最好不要交談;在沒有搞清楚事情的真相時不要盲目交談;在有外人的時候不要進行批評性的交談;在孩子吃飯或將要休息時不要交談。教育的時機要靈活掌握,要以真正見到實效為要義,以孩子易于接受為準則。交談的方式也不應單一,而應靈活多樣。一般情況下,漫談式談話效果較好,比較受孩子歡迎。
三、與孩子共同活動,增進情感交流
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家教成功的重要因素。問題學生產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家庭氛圍不和諧。營造良好家庭氛圍的方法很多,而跟孩子一起活動是比較有效的一種方法。家長與孩子共同活動的機會是很多的,形式也是多樣的,可以共同去野外游玩,欣賞大自然的優美景色,激發孩子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喚回家長對孩提時代的回憶,距離自然就會拉近,教育的內容便可隨時滲透;可以一起做些游戲,搞點文娛活動,讓家庭充滿歡樂氣氛,增添生活情趣,代溝自然變淺,感情自然融洽,寓教于樂,在親切、歡樂、無拘無束之中問題便會悄然解決。
四、多表揚鼓勵,揚起孩子的自信
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對于問題孩子來說,表揚鼓勵遠比抱怨訓斥奏效。表揚鼓勵可以更好地激發孩子的上進心,也有利于保護和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和榮譽感,同時更有助于父母與孩子感情的增進。作為家長,必須樹立一種意識,那就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犯點錯不要緊,只要犯錯后能及時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就是好樣的。更重要的是要隨時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孩子體會到成就感,自信心就會增強,自然也就有了爭取上進的信心。表揚激勵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夸獎、點頭、微笑、親昵的動作等等,都可以達到激勵孩子上進的目的。對年紀小的孩子,必要的物質獎勵也是很好的教育手段,可以獎勵書籍、新衣服、玩具、學習用品等,但是要謹慎,不能讓孩子小小年紀就染上銅臭氣,更重要的應是精神獎勵。
五、掌握分寸,嚴慈適度
教育家贊科夫曾說:“不能把教師對學生的愛,僅僅設想為用慈祥的關注的態度對待他們,應當同合理的嚴格要求相結合。”在家庭教育上也同樣如此,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必須用慈愛的態度,同時也應嚴格要求,以嚴慈相濟的方式共促其健康成長。嚴格要求和愛護尊重是統一的、相輔相成的,兩種方式都包含著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和信任。嚴慈相濟是每個家長都應樹立的當代家庭的教育理念。唯有嚴中有慈,慈中有嚴,方能成為家庭教育完美的雙翼。
當然,問題學生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教育的方式也應不拘一格。但不管采取何種方式,都應順應他們的身心特點,因材施教,靈活對待。只要家長尊重科學,合理施教,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注:本文系“2016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6]GHB0810。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