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俊龍
摘 要:小學教育是教育的啟蒙階段,因此,如何提高小學教學的質量來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是學校需要研究的重點內容,也是為社會、為國家提供高素質人才的基礎。針對案例教學模式對小學數學課程改革中的實踐進行分析,討論其對提高教育質量的意義。
關鍵詞:案例教學模式;小學數學;課程改革
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小學教育對于整個教育體系的意義重大。在小學教育中,小學數學的教學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解決,這就需要教師采取一定的方法來進行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案例教學模式就對小學數學的教學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因此,教學需要將案例教學更加廣泛有效地應用到數學教學中去。
一、案例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程中應用的必要性
1.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利于案例教學模式的應用
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中重要的一門學科,并且伴隨著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小學數學和其他的小學學科不同,它具有自身鮮明的學科特點。小學數學課程是一門集計算和分析于一體的科學知識,它對學生的計算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邏輯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學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都比較高,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采取比較形象的教學手段對相關數學知識進行直觀的教學,從而避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盲目性和低效性。而案例教學就很好地符合了小學數學課程的特點,能將數學中抽象的知識內容具體、直觀地展現(xiàn)出來,利于學生的有效學習和掌握。
2.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需要創(chuàng)新地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和作用,教師教學模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并且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教師針對課本內容一味地進行教學,學生被動地學習知識,同時,還缺乏數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容易造成學生學習疲勞和消極態(tài)度。因此,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需要創(chuàng)新地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案例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在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將數學知識理論實踐化[1]。
二、探討案例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程改革中的實踐方法
1.討論案例法的實踐應用
討論案例法的應用,顧名思義,就是引進實際的教學案例來讓學生進行討論,進而達到提高學生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效果。討論案例法需要教師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合理的模式設計,一般比較常見的教學步驟是:出示案例、提出問題、小組討論、班級討論、進行總結等。在討論案例法的使用中,教師首先要根據授課的內容進行教學目標的確定,進而采取相關案例進行展示,對于案例中的問題要引導學生提出,再引導學生思考,然后讓學生針對案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通過小組討論后,對學生討論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最后對案例的知識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總結,歸納出案例中反映出的教育規(guī)律、教育方法和教育的策略。通過討論案例法不僅可以活躍數學課堂的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思考的邏輯能力。
2.觀摩案例法的實踐應用
觀摩案例法的使用不同于討論案例法,討論案例法是教師和學生切身參與到案例的教學討論中,而觀摩案例法實際上是一種觀摩他人教學或者學習中的特點和問題,從而運用到自身的教學或者學習中。教師可以針對性地進行觀摩案例法的使用,組織學生觀摩旁聽相關的小學數學課,讓學生多角度地了解數學的內容。其中,學生可以觀摩教師的教學過程,觀察教師對教課內容重點、難點的講解以及教學方法的使用等。另一方面,學生還可以觀摩其他學生的學習情況,比如,其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特征、學習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等。然后,要求學生進行觀摩后的討論、分析和總結,進而達到更好的學習目的[2]。
3.模擬案例法的實踐應用
模擬案例教學是一種對有關案例進行主動模擬的行為教學,這種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對相關的教學過程進行錄制,進而有針對性地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模擬案例法教學具有更大的實踐意義,它不用于觀摩案例法的觀察、分析、理解、總結等過程,而是直接將所學的理論應用在實踐中,學生可以針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合理的提問,進而得到有效的解決,這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具有很大幫助。
綜上所述,案例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程改革中的實踐具有重要作用,它有效地促進了小學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需要將案例教學模式更加廣泛、有效地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這不僅是小學數學教育的需要,同時對小學生后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賴南燕,方燕妮,謝禕.《小學數學教學法》案例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1):60-61.
[2]許燕頻.案例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7,25(1):120-122.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