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莉
摘 要:個性化視角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更加關注學生寫作能力、寫作個性的培養,更加關注學生寫作過程,而不是寫作結果。這是小學教學改革的要求,也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實現自身發展的必經之路,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個性化教學的價值和作用,鼓勵學生在寫作中張揚個性、寫出特色。以個性化角度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個性化角度;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目前大部分小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都會遭遇無話可寫、情感不足的問題,久而久之,他們的寫作興趣會越來越低。這主要是由于教學中忽視學生寫作個性化培養,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思維,忽視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基于此,個性化教學法被提出,其提倡回歸小學生寫作主體地位,鼓勵小學生抒發情感、張揚個性、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引導職能,適當進行點撥,幫助小學生能夠在發揮寫作個性的同時,少走“彎路”,促進小學生寫作能力快速發展。
一、積累作文的生活元素素材——引導學生寫作方向
在一篇優秀的作文中,素材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內容,所以說一篇優秀的作文和作文中的元素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教師就需要為學生設計一個良好氛圍的教學方式,還要積極引導學生將生活中發生的真實事情融入寫作過程中,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能夠對寫作有一個正確的方向,還可以打造出一篇優秀的作文。但是每一個學生的自身理解能力都各不相同,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要創造和學生溝通和互動的機會,對于學生實際的寫作水平進行全方面的了解,從而對實際的教學進度進行調整,最終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另外,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對課外書籍進行大量的閱讀。因為,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過程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僅可以為寫作提供靈感和思路,還可以強化學生作品的質量和能力。
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布置學生去自由閱讀書籍的任務,將一些有價值和作用的素材記錄下來,從而培養學生的好習慣。在實際寫作過程中,主要的靈感和素材都來自于生活中的感受和發現,所以,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將生活中有意義的事情及時地記錄下來,從而加強學生對生活的探索和發現能力,并且在寫作中將這些素材進行合理的運用。
二、豐富作文的想象空間內容——培養學生寫作思維
對語文知識的教學,可以運用活動中的內容對教學進行輔助,在課堂中設計各種教學方法和模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在寫作中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連接能力等等。所以,教師就需要合理地運用實際教學活動,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教師還需要積極引導學生去探索生活中的素材和題材,提高學生自身的感悟力和理解能力,從而讓學生將那些有價值的素材融入寫作中去,最終提高作品的整體質量。在寫作課堂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定期讓學生參加各項有意義的活動,這樣就可以全方位地開發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在我國傳統教學模式中,大部分學生一想到作文就會頭疼,對于寫作的中心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就需要及時地進行處理,還要制訂一套完善的教學方案,從而避免這種問題的發生。由此看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要設計一些有趣的活動和內容,從而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例如,在寫《給媽媽的一封信》主題作文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一個充分的思考和想象思維,并且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寫作的內容中去。另外,在寫作之前,教師還需要讓學生之間對這個主題進行探討,保證學生在寫作時有一個明確的思路,并且保證作品的情感內容。
三、增加作文的真情實感元素——提高學生寫作素養
教師是小學生寫作道路上的明燈,指引著小學生的寫作方向。在個性化視角下的小學作文教學,教師通過整合素材,引入案例等方式,幫助學生在寫作中注入真情實感,豐富作文的內容與內涵,這樣的文章才能夠具有“靈魂”,才能夠打動人心。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定期記錄日記,在日記中記錄自己在生活實踐中所獲得的感受,教師通過批改日記,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在互動中使學生明白人生道理、感悟生活,進而搜集更多寫作素材,提高寫作素養。另外,素材是作文的基礎和源泉,只有讓學生形成在作文中添加生活元素的意識,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只有將生活中的實際事物融入作文的創作當中,才能鍛煉學生“敢想、敢做、敢說、敢寫”的寫作能力,從而提高語文作文水平。
總之,教師在培養學生個性化寫作的過程中,要從生活中搜集素材,幫助學生養成積累語文素材的好習慣,將生活與寫作素材進行有機整合,真正凸顯寫作“個性”,使學生真正熱愛寫作、熱愛生活。
參考文獻:
[1]單金麗.語文作文素材積累的實踐研究[J].成才之路,2015(27).
[2]夏春梅.小學語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學策略淺談[J].教師,2015(26).
[3]陳慧敏.注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生本教育[J].吉林教育,2015(28).
[4]強永蓮.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探索與感受[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