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良
摘 要: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對學生的成長和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和教師需要充分重視對小學生的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師生互動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有效規避了傳統教學中的弊端,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個性化,因此需要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上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強化學生語文知識儲備,從多方面對師生互動教學進行探討,并提出小學語文學習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學習效果
當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急需改變,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開展課堂服務。所謂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是一種十分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它打破了傳統的教學觀念,將原先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轉化為師生共同探索的教學模式,進一步肯定了學生作為學習活動主體的地位,同時,教師還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有效地刺激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進而確保小學生在語文課程學習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針對師生互動教學展開多方探討,目的是通過互助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一、樹立平等的地位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普遍運用在生活中,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性和人文性。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模式需要轉變,一般而言,在學生的眼里,教師是一個比較高大的形象,教師的一言一行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具有自己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需要充分把握好自己的態度,注意學生的情感變化,學生也需要注重和教師之間的交流,教師還需要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充分尊重學生,這樣才能夠深化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
二、把握語言間的互動
語文是一門以語言為基礎的學科,因此,在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十分重要。教師通過語言傳達信息和知識,因此,語言也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傳達信息的紐帶。在課堂學習活動中,教師需要營造出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提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這就需要教師在上課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嚴謹備課,把握學習內容的關鍵點,讓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主動去尋找問題。教師在提問的時候還需要充分注意到問題的設置,進而啟發學生,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達到教學的要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問題的設置還需要根據課文的實際內容進行,循序漸進地啟發學生,幫助學生理解整篇文章,讓學生能夠有所得。同時,向學生提問的時候,如果學生沒有回答出來,也不應該去訓斥學生,而是需要給予學生鼓勵,這樣能夠讓學生的心理產生變化,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勇氣,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由于學生年紀較小,會有很多發散性的思維,這個時候教師需要保護學生的想象力,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去想象,并且積極主動地和學生進行交流,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求知。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由于他們的自制力較差,很容易走神,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采用豐富的學習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避免內容枯燥無味,比如教師可以及時變換自己的語調,在朗讀的時候抑揚頓挫,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能夠感受到不一樣的情緒,跟著教師的思路走,這樣也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榜樣,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需要重視自己的一言一行,按照規范來操作,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教師的影響,因此教師的言行舉止會直接影響到小學生,如果行為不當,會給學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和錯誤的引導,會直接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把握好自己行為的尺度,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三、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
教師可以以課文當中的內容為基礎,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感受其中的情感表達,讓學生更加自然地去和教師溝通互動。比如在學習《秋天的雨》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演示秋天的景象,或者觀看一些和秋天有關的視頻,讓學生對秋天有更為直觀的感知,這樣學生能夠更加自然地去感受秋天的意境,對學習也會產生興趣,更容易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同時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由于一些課文的故事性較強,學生可以針對性地進行角色扮演,最大限度地激發好奇心,展示自己的才華。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深入了解人物的形象,能夠有效提升學習效果。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能夠體會到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義,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需要不斷地進行創新和挖掘,教師期望學生在課堂的表現更加完美,教師的情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是一種心靈的碰撞,這種教學模式也能有效提高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感受到活躍的課堂氛圍,同時還能提高教學質量,打開學生的思維之門。
參考文獻:
[1]黃翠華.民族地區農村小學課堂師生互動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教育,2015(12).
[2]潘紅.數學教師課堂師生互動過程及影響因素研究:以農村小學為例[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Z1).
[3]唐玉婷.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1).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