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霞 彭建兵 楊宏業 趙智琦
【摘要】在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對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培養雙創人才是國家發展及建設的新需求、是革新傳統教育模式的新途徑、更是推動高校教育教學事業進一步發展的新選擇。對此,本文基于協同創新視角,分別從培養觀念落后、培養模式不足兩方面入手,分析了高校雙創人才培養現狀,據此,通過建立雙創人才協同培養模式、落實雙創人才實踐協同體系、健全雙創人才保障協同機制三個維度,提出了高校雙創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路徑,旨在切實加強高校人才創新創業意識及能力,實現雙創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協同創新 雙創人才 培養現狀 模式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032-02
一、高校雙創人才培養現狀
(一)培養觀念落后
高校在雙創教育過程中,與專業課程之間沒有相互融合,實踐活動設計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協同創新的人才培養意識不足、培養觀念落后,加之教學方法過于傳統,缺乏創新,導致雙創教學效果與預期目標差距較大。本文隨機抽取了某高校學生80人,共發放了100分調查問卷,所收到的有效問卷為80份。在對所調查學生的訪談時,在回答“是否對雙創課程感興趣”,有56%的學生充滿興趣,34%的感覺一般,興趣不大,6%的學生則選擇了非常不喜歡這個專業,而剩下的4%的學生則表示無所謂,可以看出,對于雙創課程興趣不高的學生占據主要比例。目前,許多高校并沒有真正了解實施雙創教育的根本目的與意義,只是單純的重視學生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培養,忽視了學生雙創意識的激發,嚴重影響了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
(二)培養模式不足
高校實施的雙創課程并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在其課程體系上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及完善性,并未將雙創課程真正滲透到專業教學中,各方資源也沒有最大化整合。并且,目前實踐基地所涉及的范圍較為狹窄,沒有從普通的層面上升到精英層面,產教結合方面也存在諸多不足,聯系不夠密切,同時在實踐基地的不完善,導致雙創教學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造成了雙創教育形式化的尷尬局面。
二、基于協同創新的高校雙創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路徑
(一)建立雙創人才協同培養模式
首先,明確雙創型人才培養目標是高校、企業、科研機構及各當地政府共同培養人才的關鍵所在。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實施者,應制定出知識、技能、素養為一體的雙創型人才培養目標機制,企業利用校企寫作,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平臺,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政府則要根據市場對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把控好當下經濟發展趨勢及行業動態,對高校的人才培養提出具體要求。其次,高校要不斷完善專業組織,深化專業內涵,優化專業格局,充分將創新創業教育滲透到專業教學中,重視并加強教學團隊的專業綜合能力及素養,進一步整合各方有效資源,科學設計專業種類,進而使專業安排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同時也能順應社會崗位需求。最后,高校是雙創課程體系的構建者,在其過程中,應將理論與實踐相互融合,更加全面真實的呈現知識的全貌。
(二)落實雙創人才實踐協同體系
在共同培養雙創型人才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專業人才的實際操作能力,是實現雙創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渠道,實踐協同體系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推動高校學生理論知識外化為實踐技能的關鍵助力。在實踐協同培養模式,高校用建立實踐教學機制,完善其教學具體內容,真正將創新創業教育落實到實踐的始終,科研機構應為學生實際操作提供先進性的理論支撐,充分解決專業教學效果延后問題,讓學生更好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自我解決問題能力。而企業則應為不同專業、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給予相應的實習崗位,實現專業實踐與未來就業的無縫對接。此外,政府應進一步整合各方面有效資源,建立由政府、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組成的一體化模式,為其提供相應的扶持政策,架構雙創型人才培養的社會服務系統。
(三)健全雙創人才保障協同機制
創新創業教育有著較強的實踐性及延后性等特點,雙創教育的相關記載充分印證了其評價尚未成熟,無論是量化的還是質化的方面,都無法清晰的表露出真正的影響要素,對此,評價雙創教育的過程中,就應以實踐為主導,遵循完整性、客觀性及實用性原則,拓展雙創教育評價的范圍、深化其內涵。對高校教師及教學評價時,應充分站在學生角度,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間的差異,結合專業教學成果存在的延后性,按照不同的層次實施多樣性評價。而對于市場能效評價時,則應根據具體畢業的創業比重,推算出未來十年間的創業率,既要重視創業實踐所產生的經濟能效,同時更要注重其社會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短期與長效評價的有機融合、能效指標評價與非利益指標評價的有效結合,進而構建其多維度、多視角的雙創型人才培養保障機制。
高校是我國培養雙創人才的重要陣地,更需要其實現創新性發展。在高校、企業、政府及科研機構共同合作過程中,要以學校為基礎,由政府來引導,消除四體間存在的障礙,通力合作、協同培養優秀的雙創型人才。各主體應不斷挖掘、積極創新、全方位整合及優化有效資源,推動學科整合、技術匯集、渠道聯動、多方力量協同的新局面,實現高校雙創人才培養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崔益虎,郭萬牛,陳同揚. 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個性化培養的模式及其拓展[J]. 教育探索,2016,(12):61-64.
[2]胡成建. 協同創新促進高職院校“雙創”人才素質教育[J].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7(0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