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芬
【摘要】在當前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語文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教學中教師更加強調學生研究性學習的作用,通過研究性學習讓學生理解語文內容中所蘊含的人文關懷,達到育人的目的。本文以高中語文教學中網絡熱詞的研究性學習為例,探討培養學生人文關懷的策略。
【關鍵詞】網絡熱詞 研究性學習 人文關懷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040-02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信息的傳播更加迅速,一些新奇的詞匯不斷出現,這些詞匯就是我們常見的網絡熱詞。網絡熱詞常常以某一事件為由頭,往往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及諷刺性,比如現代比較流行的“網貸”、“網絡大V”、“真人秀”等,這些網絡熱詞反映出我國互聯網發展的現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充分利用這些網絡熱詞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對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有非常大的幫助。
1.高中語文教學倡導研究性學習的作用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的價值體現,需要教師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提示學生在課堂中占據主體地位,并且借助學生小組合作的方式,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積極性,通過小組深入分析與辯論,使小組成員對相關問題獲得更加透徹的理解,這樣在一節課的教學中,學生不但可以獲得學科知識與技能,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隊寫作協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這對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有重要意義[1]。
2.借助網絡熱詞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人文關懷的策略
2.1 組建小組
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并非學生個人進行,而是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而合作學習的開展,需要教師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學生分組主要遵循高低搭配、均衡配置的方式,即小組成員中既有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也有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在小組成員的配置上,一般以4~6人為最合適人數,小組組建后,讓小組成員推舉出一名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小組組長,以帶領小組成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
2.2 提出問題
研究性學習的進行,需要圍繞一個問題,為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或者進行深入的理解。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教師就應為學生確定研究性問題。由于開展的是網絡熱詞的研究性學習,因此筆者選取大學生比較關注的“網貸”這一網絡熱詞為研究性學習的主題。
2.3 資料收集與整理
資料收集為學生小組活動,主要由小組組長為各個成員分配任務,如小組學生可以到網上查找“網貸”這一網絡熱詞的含義、網貸在校園中的生存現狀、網貸的由來、有關網貸的重大事件。在規定的時間內將各成員的資料進行收集并整理,小組討論與研究以形成完整全面的資料。
2.4 研究成果展示
小組指派一名吐字清晰、思維敏捷的學生進行小組成果的展示。如在“網貸”這一熱詞的成果展示中,有小組成員就給出了以下展示方式:首先,對“網貸”這一網絡熱詞的含義進行解釋,內容中包括P2P、高風險、手續費等;其次,介紹“網貸”的由來以及發展現狀,內容中包括小額貸款、裸條借貸、無抵押品等;再次,指出當前新聞媒體披露的一些有關“網貸”的重大事件以及主流媒體對網貸的評價,以突出網貸的本質;最后,給出小組成員對“網貸”的看法,同時給出小組討論出的解決方案,如國家加強法律監管力度、網貸平臺自控與個人自控等。
2.5 研究結果評價
研究結果評價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同時幫助學生總結經驗,提升小組成員的研究性學習水平[2]。在結果評價上,教師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1)小組自評,讓小組成員講述本次研究性學習的流程,對實踐過程中一些可取之處及不足之處講述出來;(2)小組互評。在小組展示研究成果后,其它小組成員可以對該小組的研究成果進行評價。(3)教師評價。教師評價一般在小組自評與小組互評結束后,教師綜合小組研究性學習的結果進行客觀的評價,評選出最佳的研究性學習小組。
2.6 研究結果分享
研究性學習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在當前信息化時代下,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自媒體傳播的優勢,將研究性學習的教育意義進一步拓展。如教師可以將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拍攝成視頻,將其發送到家長群中,鼓勵家長共同參與話題的研究性學習。
高中語文教學中,研究性學習是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強調研究性學習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提升的重要性,通過為學生提供具有研究價值的內容,不斷提高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研究性學習能力、學科知識與技能水平,促進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曾祥翊.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教學設計模式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1,12(03):81-88.
[2]林群,余橋.“研究性學習”概念的演變及重構[J].教學與管理,2016,22(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