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雙
【關鍵詞】 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隊活動;滲透
【中圖分類號】 G6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9—0030—01
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將人的心理機能分為兩種,一種是低級的心理機能,比如人的感覺、形象記憶、沖動的意志以及直觀的動作思維等;另一種則為高級的心理機能,比如隨意記憶、觀察力等。同時他認為,人的低級心理機能是一種種系發展的結果,而高級心理機能則源于社會的發展,是人們在交際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少先隊活動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陣地,通過少先隊教育活動的開展,能夠為學生提供多樣性的心理體驗,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探索在少先隊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少先隊活動加強對心理知識的宣傳
少先隊是小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主要陣地,而且少先隊的活動多數都是學生自己組織和實施的。比如,班級的黑板報、紅領巾廣播站、宣傳櫥窗等,這些活動表達的都是少先隊員們自己的心聲,能夠激發少先隊員的參與興趣,提升少先隊員的參與熱情。所以,在少先隊的活動中進行心理知識的宣傳是可行的。比如,可以在少先隊活動中加入正確的自我認識以及與同學間建立融洽關系等相關內容,還可以在特殊時期進行專題式宣傳。比如,在學雷鋒日可以加強樂于助人精神的宣傳;在考試前可以加強正確面對考試,減少焦慮情緒等方面知識的宣傳。少先隊員在宣傳資料的搜集、整理以及組織的過程中也是一種自我教育的方式,不僅能加強少先隊員對心理知識的認識,提升少先隊員的心理教育能力,還能幫助少先隊員樹立自信心,為少先隊員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礎。
二、利用少先隊活動提升隊員的心理素質
少先隊活動是少先隊精神傳播和發展的主要途徑,是少先隊員成長的主要方式。在傳統的少先隊活動中,往往存在較強的功利性,過分注重對學生政治思想的灌輸以及對學生共性的培養,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因此,在現代的少先隊活動中,需要注重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做到勝不驕敗不餒,能夠有效調節自己的心理,注重發揮集體的力量,培養隊員們健康的心理素質。
1. 在少先隊活動中有效地調試隊員間的關系。學生生活在一個集體中,必然面臨著一定的人際關系交往問題,同時人際關系是集體心理氛圍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學生學習互相溝通和交流的基礎,也是集體發展的必要條件。所以,加強少先隊隊員人際關系的調試工作非常重要。少先隊活動需要全員的參與,活動的涉及面比較廣,而且都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活動,所以在活動中不僅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還能促進學生間的團結和集體榮譽感,使一些自身性格比較內向和孤僻的學生能夠與同學多接觸和交流,進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2. 利用少先隊活動培養隊員的良好情感。隨著經濟的提升,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獨生子女的增多,很多家長在教育中過于溺愛孩子,從而使得這一代孩子極容易出現自我、任性、缺乏對他人關心等不良的思想。所以教師需要通過少先隊活動使學生們學會幫助他人,關心他人,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融入集體,才能更好地釋放自身的負面情緒。比如,教師可以在母親節或者三八婦女節,組織學生們與媽媽參加一些親子活動,并且向媽媽表達感恩之情,使學生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母親對家庭和自己的付出,從而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夠心懷感恩,主動關心長輩、孝順父母。同時,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可以在少先隊活動中組織心理疏導活動小組,學生輪流扮演心理輔導醫生,為其他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必須由心理專業教師在旁輔助,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有效疏導學生的負面情緒,同時能夠使其他學生得到有效的教育,防止這些負面情緒的蔓延和傳染。
三、創辦特色專欄推行心理健康教育
為了使學生和教師能夠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共識,可以通過在少先隊活動中開設特色專欄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一些他們比較關注的心理健康常識,幫助學生解答心理困惑。比如,可以通過在板報中開設“心靈悄悄話”的形式,將學生間存在最多爭議的問題寫出來,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從而有效地打開學生的心結,使學生的心靈得到觸動。又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班級后面的學習園地,讓學生每隔一星期摘抄一些認為比較好的心理健康知識,讓學生在課間可以閱覽,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少先隊工作的研究》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為GS[2014]GHB0490)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