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佳 陸蓓
摘 要:思維導圖以直觀形象的方式進行表達和思考,接近人的自然思維過程。文章主要闡述了如何將思維導圖與案例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和提升學生的學習潛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分析問題,從中獲取知識與發展能力。
關鍵詞:思維導圖;數字圖像處理;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案例教學是運用案例來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它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實操,重實訓,通過研究與相互學習的教學形式來啟發學生,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思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而思維導圖由英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東尼·博贊創建,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一種簡單、自然、易被大腦接收、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
思維導圖式案例教學引導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以學促做,使他們真正做到“學、懂、用”三者有機結合,從而幫助學生提升創作、創新的能力,同時提高他們的溝通能力與協作精神。
1.分析與設計
思維導圖式案例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創意思維,從而達到培養人才的目的。教師一般從這三方面入手:首先,教師在授課前,先對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進行了解、分析、研究;其次,依據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研究教學課程內容及相關知識結構,為案例的選擇提供依據和方向;最后,案例選擇要有針對性、典型性、可操作性,要易被學生理解,善于抓住學生的興趣,學習后能讓學生們獲得相關的知識點,能進行實踐操作,達到學習的目的。比如,在案例素材的選取上,教師可以使用網絡或者手繪形式的素材,也可運用數碼相機、攝像機、手機等工具拍攝素材圖片或者視頻。同時,教師則需要充分考慮到此案例所涉及的理論知識與實踐部分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充分的準備。
思維導圖式案例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理論水平、操作技能、綜合能力的提升。本文以“數字圖像處理”課程為例進行思維導圖式的課程設計,通過思維串聯形式設計課程、編排內容,這樣效果就會一目了然。
2.展示與引入
教師首先向學生展示事前設計的與本次課程相關的案例結構體系,給學生造成一定的視覺沖擊力,激發學生的創作創新能力與想象力。接下來,在思維導圖的引領下,教師幫助學生們重拾舊知識的同時,對新知識進行預演。隨后教師將舊知識移入新問題情境中,并引入新觀點及新知識。
3.理論與實踐
此環節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如何運用所學知識點去解決問題,怎么將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拓展思路,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實踐能力。本文主要采用“項目案例教學+協作學習”,強調將學習目標與實際任務結合起來,以2~3人為一組,分工協作完成圖像處理,達到知識的獲取與能力提高的目的。教師發布未完善的思維導圖框架,各小組觀察作品效果圖,對效果圖進行討論分析,并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素材和工具,融入創意思路,各組分別完成思維導圖。然后由各組派代表講解已完成的思維導圖,讓大家理清思路,并在教師的指引下進行交流,找出差異,指出矯正。教師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們將合成工具的使用功能、效果、技巧等及時歸納總結,讓學生們有深層、全面、整體的理解。最后就是個人實操、總結評論等實踐部分的訓練。
4.評價與總結
對于學生完成的作品,教師給予展示及評價。實行多元評價,先由學生們互評,再由教師綜合評價,使學生產生一種親切感,師生共同從作品的整體構思、創意技法、審美角度等方面進行評價,給予學生肯定與認同;對于不足之處,可相互指出,并加以修正,然后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的意見進行匯總。最后,教師評價這門課的知識結構,做出具體的指導和相應案例的教學方案,實現了對課程知識的總體把握。
[1]劉曉寧.我國思維導圖研究綜述[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9(5):110.
[2]張艷霞.使用思維導圖支持探究性學習教學案例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