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養是未來人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和幸福生活的關鍵能力,農村中學多維化綜合性學習是培養未來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核心素養為農村中學多維化綜合性學習的設計明確了目標。
關鍵詞:多維化綜合性學習;農村中學生;語文素養
一、 核心素養的概念界定
“核心素養”一詞是教育界學者們在社會發展要求下,順應時代的潮流,對新世紀教育發展前景進行客觀預測之后,提出的對未來人才素質涵養的培養指標。國內教育研究者也對核心素養的內涵進行了新的詮釋,具有代表性的有:南京師范大學的李藝和鐘柏昌的“層次說”,他們認為現階段“核心素養”的內涵不外乎以下三個層面:最底層是:“雙基指向”,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核心;中間層為“問題解決指向”,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基本方法為核心;最上層是“科學(廣義)思維指向”,指在系統的各學科學習中通過體驗、認識及內化等過程逐步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和價值觀。
二、 農村中學語文多維化綜合性學習的現狀
(一) 作業量大,學生滋生厭學情緒
農村中學生的多維化綜合性學習大多數是來源于現成的課外輔導資料、相關學科的同步練習冊,以及教師自己布置的重復性作業,這些作業學生只能被動地去接受,去完成,沒有選擇權和自主權,學生課外時間都被這些重復性、機械性、甚至懲罰性作業占據,幾乎很少有課外實踐作業讓學生去自由探討完成。筆者在實習期間通過觀察,發現大多數學生對作業都會產生明顯的抗拒心理,面對繁重的謄抄作業,學生往往感到壓力很大,顯得力不從心,經常性的寫不完作業,當作業無法按時完成時,學生便會抄襲答案換取業余時間。因此一旦學生自由活動時間被這些作業填滿,就更會加深對做作業的厭煩心理,甚至有些學生會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厭學、怕學的情緒漸濃,更談不上學好知識的決心和信心,當學生這種心理愈甚,教師便不停地布置大量作業以示懲罰,學生在不停地應付作業中,便學會投機取巧,學生這種對待作業的態度讓成績不斷下滑,教師又不斷布置懲罰性作業,學生逆反心理加重,更無心學習,長此以往就會陷入可怕的惡性循環之中,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
(二) 內容機械,扼殺學生個性發展
農村中學生多維化綜合性學習大多數是教師布置的謄抄課文詞語、完成課外輔導資料、背誦課文等內容形式,教師具有絕對主導權,往往是因作業而布置作業,是教師單純為了完成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而布置的。全班同學作業模式一致,作業布置并沒有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學習需要,而且作業的難易設置模糊籠統,沒有合理的層次性劃分,只適用于中等水平的學生完成,對于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這樣難度水平的作業在獨立完成的過程中會略顯吃力,隱形的作業壓力也會增大,久而久之,這些學生便會出現濃濃的厭煩情緒及煩躁心理,對學習的積極性也隨之下降,這些因素也嚴重阻礙了學生語文技能的提高。而且另一方面,太過于基礎化的題目對于優秀的學生而言就是一種無意義的時間消耗,迫于教師的壓力,學生不得不去完成它,久而久之,同樣會引發學生的叛逆心理,從而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評價片面,缺乏督促激勵功能
作業情況是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直觀反饋,教師對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的評價一方面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又將教師的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讓學生及時作出相應調整,糾正自身錯誤,以彌補不足之處。傳統的教學評價機制都是古板僵化的對與錯,相關參考答案被教師視為正確答案,答案傾向標準化,教師評價作業也總是依照參考答案尋找得分點,只摳關鍵字眼不顧題意,抑制了學生思維的拓展,使學生依賴標準答案,不會思考,思想僵化,這種只有對與錯之分的評價機制會抑制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渴望,又因為教師將評價等級分為“優秀”、“良好”、“中等”、“較差”四個標準,對學生作業相關的有針對性的指導性評價較少,無法準確地讓學生認識到不足之所在,不能起到很好的督促激勵學生的作用,長此以往,學生對這種單調的評價不會在意,學習積極性就會受到極大影響,不利于學生語文知識素養的提升。
三、 基于多維化綜合性學習的農村中學語文素養的培養
(一)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農村中學多維化綜合性學習的最終目的
核心素養是未來人才應具備的關鍵能力,它不僅要求學生具備知識和能力,還要有正確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經驗的素養。農村中學多維化綜合性學習除了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與增強語文技能之外,還重視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引導,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在實踐中向學生滲透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感態度,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是學習語文課程的關鍵。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落實語文優秀技能,增強適應社會發展的關鍵能力,繼續發展,達到核心素養的高度,成為能適應社會快速發展的全面人才。
(二) 多維化綜合性學習是實現農村中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農村中學多維化綜合性學習是學生構建知識、形成能力、積淀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既是作業的主體承擔者,又是作業的主動實踐者,在完成多維化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自覺接收語文思維,鍛煉語文實踐能力,深化所學,間接培養出一定的語文技能,進而形成學生自我的語文品格,這種語文品格即是一種語文核心素養,也是未來人才必備的關鍵能力。農村中學階段學生的心智正處于活躍發展階段,此時學生對情感的體驗更為細膩,很容易接受外界思維的影響,正是幫助學生塑造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因此,科學合理的作業設計既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又可以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激發出學生自身的潛力和創造力,奠定學生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基本要點[N].中國教育報,2016(9).
[2]李藝,鐘柏昌.談“核心素養”[J].教育研究,2015(9):17-23.
[3]竇桂梅.聚焦完整的核心素養——清華附小“1+X課程”亮點[J].北京教育,2014:12-13.
作者簡介:常從洋,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第三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