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地理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而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地理的教學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在本文中,筆者就結合“互聯網+”這一技術的變化,來論述了高中地理的多樣教學。即,“互聯網+”在高中地理導課、釋疑、測評中的實踐。希望筆者的這一觀點,能給大家的教學帶來一些思考和啟示。
關鍵詞:高中地理;“互聯網+”;實踐探究;實踐意義
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網已經完全進入到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中了。尤其是在教學中,應用互聯網技術更是大勢所趨。將“互聯網+”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中,既是學科發展的需要,也是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互聯網+”這一先進技術可以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下面我們就一起進行實踐探究。
一、 “互聯網+高中地理教學”的實踐探究
1. “互聯網+”在高中地理導課中的實踐
我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個道理的教學中同樣適用。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必須采用一些科學合理的方法來進行恰當地導課。要想讓學生在導課中對地理學科產生興趣,我們可以借助“互聯網+”這一技術來實現。
比如,在教學“常見的天氣系統”這一內容時,我就是借助互聯網技術來導課的。我從互聯網上找到了一個關于不同時間海平面的不同氣壓的小視頻,然后,在班上用多媒體進行播放,待學生看完視頻以后,順勢提出思考問題:當高壓控制會出現干燥少雨的現象,大家知道原因嗎?這一問題的提出,必然引起學生的思考,當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地理知識,效果必定會有所改善。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我們借助“互聯網+”這一技術進行教學必須要選擇合適的互聯網資源,畢竟導課的時間過長會影響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們要明確“互聯網+”只是起到一個傳播的媒介作用,而不是代替我們的教學。
2. “互聯網+”在高中地理釋疑中的實踐
高中地理是一門自然科學,很多知識都是從大自然中得來的。而且高中地理中有些知識或題目還涉及空間等問題,對于一些學生來講這些知識有點難度,很多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往往有一種無力感。作為教師,我們的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所以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我們必須為學生找到一個合適的、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攻克高中地理中那些疑難的問題。筆者認為,借助“互聯網+”就能緩解這一問題。
比如,在教學“全球性大氣環流”這一內容時,我在學科網上找到了一個“低緯環流”、“中維環流”、“高緯環流”的動畫演示,待講解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為學生用多媒體進行展示,在動畫演示中,學生自然就明白了三圈環流是怎樣形成的了,如:中緯環流就是北緯60°附近的上升氣流,另一部分流向極地上空,補充極地高氣壓帶下沉氣流。這樣在北緯60°與極地之間就形成了一個高緯環流圈。那接下來的“7個氣壓6個風帶”的形成,學生也就明白了。為了讓學生們在課下能鞏固這些知識,我還借助互聯網,把這些教學的動畫和教學精品題上傳到了本班的QQ群,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有互聯網的情況下自主學習這些知識了。
所以,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難點知識以生動的形象讓學生去掌握,而生動形象的展示又要借助互聯網技術。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要巧妙運用互聯網,讓“互聯網+”切實走進高中地理課堂。
3. “互聯網+”在高中地理測評中的實踐
傳統的高中地理考試一般是學校統一組織的考試,而考試的形式一般是以紙質試卷為載體的,這樣的考試測評一直延續了多年,這樣的方式有益處,那就是學生能在充分思考的前提下進行作答,答題的效果可能更好一些,但是教師閱卷則非常麻煩,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互聯網+”技術進入課堂以后,我們的高中地理測評方式就徹底改變了,我們學校采用了“云校科技有限公司”的互聯網技術,在這個互聯網技術公司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備課,組卷。學生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進行模擬考試等。當學生考試結束后,系統會自動閱卷,包括考試以后的試卷分析都應有盡有。
“互聯網+”走進了高中地理測評的環節中,不僅提高了教學和考試的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中地理的教學效益。這樣一來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鉆研教學,讓學生在科技引領下繼續學習和進步。
二、 “互聯網+高中地理教學”的實踐意義
1. 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互聯網+”徹底改變了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模式,在傳統教學中所有的內容都是靠教師的一張嘴、一支筆來完成的,但是有了“互聯網+”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不同了,它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轉變為生動形象的動畫演示知識。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學習地理的難度降低了,趣味性增強了。而且在課下,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搜集相關的地理知識,這一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滿足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欲望。
2. 還原了地理學科的真實性
“互聯網+”這一技術將知識的來源和發展闡述得更清晰。在原來的教學中,哪怕是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問題,學生都要靠自己的想象去理解。但是現在不同了,學生能從互聯網上找到相關的視頻和影像資料,這些資料能幫助學生真正地去理解大自然的奧秘和現象。原來的資料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現的,現在以動態的動畫等方式呈現,所以地理學科的真實性就更讓人信服了。有了“互聯網+”高中地理的教學變得更加簡單了,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主動性,提高了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益。
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我們要創新互聯網的技術使用,重構教學和測評技術平臺,從而真正發揮“互聯網+高中地理教學”模式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裘偉將.“互聯網+高中地理教學”的實踐探究[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7(8).
[2]馬云騰.互聯網上高中地理教學資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
[3]顏雷.移動互聯網在高中地理活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黃榕賢,福建省龍海市,福建龍海程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