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靜琴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渴望知識的程度越來越強,同時對于知識的要求也在增強,在數學學習上都存在著較大難度,數學成績一直無法提升,這已經成為當今農村數學教育的一大難題。農村數學學困生出現的原因較為復雜,有學校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原因,還有學生自身的先天或后天原因,這些都影響了小學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所以就必須對這些原因進行仔細分析,尋找行之有效的策略,切實提高農村小學學困生的數學成績。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
引言
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對知識的領悟和理解能力各不相同,使得個別學生對數學學習感到困難,既學困生。這部分學生對學習態度消極,興趣淡薄,學習沒有目標,方法欠缺,基礎差,厭倦作業,害怕考試,更缺乏獨立思考與鉆研的精神和能力。如何轉變學困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讓他們脫困樂學,是數學教師永恒的追求。
一、“學困生”的心理特點
“學困生”是指在新課程標準下,學生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情感目標都不能達到相關要求的學生。這些學生大多數都有著自卑心理、逃避心理,以及比較內向的特點。首先,自卑心理。“學困生”因數學學得不好而受到教師的批評,家長的斥責,以及同學的嘲諷,導致其在學習上缺乏自信心。其次,內向心理。這種類型的學生在學習中有著內向孤僻、情緒低落、害怕教師和家長訓斥的消極情緒。最后,逃避心理。這類學生的意志比較薄弱,承受挫折能力也弱,一遇到困難就會失去信心,容易泄氣或者是自暴自棄。
二、數學學困生產生的原因
(一)學生自身的因素
1.數學基礎不牢,理解能力差
許多學困生數學基礎差、知識缺漏多,概括能力較低,學習呆板,理解慢,總是死記硬背,學到的知識零散,不能形成知識鏈,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遇到較為復雜、需要綜合運用已學知識才能解答的問題時,他們更是束手無策。
2.學習方法不當
學困生由于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有的個性好動、貪玩;有的個性孤獨、膽小,對教師、對提問有畏懼心理;有的作業馬虎應付,甚至抄襲,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和習慣。
3.缺乏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學困生往往對學習不感興趣,缺乏自信心,在學習過程中不專心,視學習為負擔,課堂經常開小差,懶于思考、怠于回答問題,缺乏自制力。
4.學習意志薄弱
由于學困生沒有良好的學習動機,缺乏學習的內部動力,因此他們不能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求知欲望低,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成績一旦下滑,產生自暴自棄的念頭,從而成為學困生。
2.2家庭方面
學生所處的家庭環境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有重要影響。農村部分家長存在一些陳舊的教育觀念。有些家長甚至對于學生的學習采取無所謂的態度,有些家長只追求考試分數,這些不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使得學生容易產生厭學和逆反心理,最終逐漸變成“學困生”。
(三)教師的因素
1.教學方法不當
學困生的形成,教師是關鍵因素,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數學教學講求直觀性、趣味性和靈活性。有的教師教學方法單一、觀念陳舊、對學困生缺乏愛心,教學內容脫離學生實際,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法指導和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造成學生對學習無興趣,自信心下降,成為學困生。
2.教學節奏過快
有些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顧學生基礎知識、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搞一刀切。教學節奏過快、要求較高、教學模式及要求簡單劃一,致使學生跟不上,難以適應,所學知識消化不良,過高的教學要求使他們望洋興嘆,望而生畏。教師的步伐越來越快,學困生落下的距離就越來越遠,過快的教學節奏,使一部分學生跟不上節奏就只能當聽眾或觀眾了。
3.教師缺乏耐心
教師對學困生缺乏熱情,不關心,不尊重,自覺或不自覺地流露出對優等生的偏愛和對學困生漠視。教學態度上的差異,造成了學習機會的不平等。在課堂上,教師總叫成績好的學生回答問題,而學困生往往只是聽眾。這種不和諧的關系,使學困生缺少成功的體驗,失去了學習的信心。
三、轉化學困生的策略
(一)激發學困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有了興趣,就會形成比較強的求知欲,就能積極主動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用良好的教學設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借助動手實踐操作,通過他們喜愛的擺一擺,量一量,畫一畫,折一折等活動,讓他們在動手操作中接受抽象的知識。關心鼓勵學困生,及時表揚他們微小的的進步,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使他們建立起能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二)關心“學困生”,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小學數學是小學課程中一門重要的科目,教師對“學困生”的不關心,甚至放棄,是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不該有的態度。數學教師不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教學中,要對“學困生”給予格外的關心,多與“學困生”進行交流,了解其學習狀況和想法,加強與“學困生”的聯系,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教給學習的方法,培養良好的習慣
優生之所以優,學困生之所以差,關鍵是學習習慣和方法上的優和差,學困生要轉化為優生,就是要轉變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困生之所以差就是沒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學。他們這邊丟一點數學概念,那邊丟一個定理、公式,從而越來越跟不上,越來越厭煩學習,也就越來越差。
(四)及時地進行評價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評價,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因“學困生”在數學學習中可能會出現許多問題,很少能受到教師的表揚,存在嚴重的自卑感。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對“學困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觀察了解,對他們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評價和鼓勵,逐漸消除其自卑感,從而使學生建立起學習自信心。比如,教師在講解三角形的相關練習題時,教師對學生所做的習題進行檢查,錯誤的地方指出來,并指導其如何改正,學生如果解題正確也要及時給予鼓勵。
結語
總之,轉變學困生,使他們由“厭學”變為“樂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每一位數學教師時刻面臨的一項艱巨的任務,教師要用愛心開啟學困生心靈之窗,對他們施以愛心,期以耐心,持以恒心。以一顆平常心平等對待,不但要眼中有學生,還要心中有學生,只要教師帶著一顆愛心,有著強烈的責任感,真正轉變觀念,絕大部分學困生是可以轉化的,學生的數學水平是可以全面提升的,全面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就一定能夠實現。
參考文獻:
[1]宋玉珍.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J].才智,2008(16):130
[2]馬金芳.培養英語“學困生”主動學習的能力[J].教育科研論壇,2009(6):90
[3]蔡月珠.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數學學困生的學習興趣[J].福建中學數學,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