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群文閱讀作為閱讀教學的新模式已得到了大力應用,有效彌補了傳統閱讀教學的不足。依靠時下流行的群文閱讀模式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拓展閱讀空間,發展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能力,還能取得較好的閱讀效果。而本文則結合語文教學工作實際,對群文閱讀教學要點進行闡述,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
“群文閱讀”即在語文課堂教學里,教師把幾篇類似的文章給予歸類,引導學生閱讀,使學生在閱讀里體會到樂趣,培育他們的探索熱情,達到豐富知識儲備、全面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這屬于自我價值實現的一種有效閱讀模式。“群文閱讀”屬于一種高效閱讀模式,屬于教育領域的一種重要突破,受教育工作者的歡迎。自“群文閱讀”在我校推進以來,通過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得出了如下幾點體會:
一、 合理選擇文章,保證群文閱讀質量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方法能否得以有效利用,主要在于是否合理選擇閱讀文章,若所閱讀的文章選擇不當,則無法保證群文閱讀教學質量。因而教師在使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時,需結合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學習興趣與具體情況,慎重選擇需閱讀的文章。閱讀文章的選擇需注意文章主題,注重文章內容的差異點與相似點,重視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把握,將內容與主題相關的內容推薦給學生閱讀,預防文章閱讀時雜亂無章。
教師教學過程中可充分利用已有教材內容進行群文閱讀教學,依照教材內容正確選擇閱讀主題,組織群文閱讀教學時,應注意不可將閱讀范圍局限在教材內,還需拓展至課外閱讀教學,從文章表述方法、寫作方法、思想內涵等多方面著手進行主題的選擇,并根據所確定的主體選擇閱讀文章,提高閱讀效果。
例如:在《富饒的西沙群島》的學習中,為了提高閱讀成效,就可使用群文閱讀教學方法,推薦學生閱讀《美麗的小興安嶺》與《香港,璀璨的明珠》《海底世界》等文章,并將這些文章展開分析比較,引導學生總結概括這幾篇文章的相同點、不同點等,并向學生提問,課外是否閱讀過一樣類型的文章,自己所閱讀的文章和課本間的差異與聯系,這樣不但增長了學生的見識,還提高了閱讀教學質量。
二、 合理設計文章問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群文閱讀教學核心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捕捉文章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教師應高度重視所閱讀文章的問題設計,將多篇文章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設計一些有比較性與沖突性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分析探究能力,使閱讀更有效率。①設計有對比性的問題。對比是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教學手段,對比能促進學生思考。通常情況下,比較問題的設計包括內容對比,橫、縱向對比、寫法對比等。如均是寫景的文章《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觀潮》《火燒云》《鳥的天堂》等的閱讀教學中,即可設計如下有對比性的問題:這幾篇文章的寫景順序,側重點有所不同,促使學生思索,不但可幫助學生掌握寫景文章的特征,還能通過寫景文章的總結分析,累積經驗;②設計有沖突性的問題。群文閱讀主要是為學生提供有相似性質的文章,不過文章間始終都是存有差異性的,怎樣利用文章間的差異來加深學生對閱讀的理解,對文章的思索,這些均屬于教師教學工作中值得深思的問題。如在學習《少年閏土》時,結合課本內容等具體情況,由此引出《一面》《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等文章,使文章間的銜接更緊密。同時,這四篇文章中都圍繞了一個人物主線進行分析——魯迅,但即使如此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那么教師即可設置有沖突性的問題,如同樣都是圍繞魯迅來進行,《一面》《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與《少年閏土》中凸顯的主體思想為什么不同,引發學生思考,學生通過反復閱讀則得出,《少年閏土》重點突出的是魯迅對閏土快樂平等,自由生活的向往;而《一面》《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都是寫作者對魯迅的敬佩與尊重。
三、 差異化教學方法,促群文閱讀有針對性
群文閱讀和傳統單一、盲目、離散的閱讀教學模式不同,屬于一種系統性的、有探究性的、聯結性的有效教學模式。閱讀教學的重點并非是教文本,而是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和方法。要求教師將諸多結構化的文章集合到一起閱讀,進而形成良好的閱讀語境。落實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利用不同的文本,通過不同的群文閱讀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邊閱讀邊勾畫,注重文本旁邊心得體會的批注,提高閱讀質量。
四、 引導學生做好閱讀后的積累、做好感受記錄
一方面,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為學生提供獨立思索與學習的空間,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消化所閱讀的內容,學得知識,那么教師在閱讀教學時應多設計幾個環節,增加學生感受與抒情的機會。首先,教師可安排學生合理分組,當群文閱讀結束后,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促其交流討論,抒發閱讀感受。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如幾篇文章學習后,教師就可引導學生思考,這幾篇文章的優點在什么地方,作者為何要這樣寫?假如你是作者,將選擇怎樣的寫作方法,如果遇到相同類型的文章,你將怎樣閱讀,通過此次閱讀你有何感想等,整個反思的過程實質就是學生知識點與閱讀技巧的累積過程,對提高閱讀質量有積極作用。
另一方面,群文閱讀可增強學生對問題的獨立思考能力,且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教師可為學生提供表達自我感受的機會,鼓勵學生將自身閱讀感受,和同學交流討論的閱讀感受等進行記錄與表達,整理為通順的語言,如此更利于學生記錄下自己認為優美的文章或片段,于課堂上朗讀給其他學生聽,和大家一起分享群文閱讀成果,這也屬于提高群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還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與思索能力。
總之,群文閱讀屬于豐富學生閱讀經驗,增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可行途徑。課堂里利用群文閱讀,促使學生圍繞一些有價值的議題展開交流分析,整個過程,讓學于生、讓思于生,使學生在有限的語文課堂內掌握更多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質量。群文閱讀并非閱讀內容進入課堂后的簡單疊加,更屬于一種教育理念的創新,可促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利于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歐陽思蕓.小學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7(08):451.
[2]殷正才.淺談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五個層次[J].新課程(中),2016(04):60.
[3]李暉.鏈接生活,點擊教學——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J].學周刊,2015(04):169.
作者簡介:
曾曉瑩,廣東省惠州市,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龍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