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 張坤杰
【摘要】與MOOC課程相比,SPOC課程有效揚長避短,在特殊用途英語課程教學中采用混合學習模式,融合線上自主學習與課堂教學優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深度學習能力。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課前學生利用SPOC課程進行線上自主學習,課上采用翻轉課堂模式,通過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實現知識內化、遷移,實現混合式學習,為ESP教學改革提供了可推廣應用的模式。
【關鍵詞】SPOC 混合式教學 ESP教學
一、引言
隨著“后MOOC時代”的到來,完全依靠自主式學習的MOOC課程缺點逐漸顯現,完成率低、學習體驗不完整、對學習者關注度低和缺乏個性化指導等問題都影響了MOOC課程的建設和發展。SPOC作為“后MOOC時代”的一種新型應用范式,將應用方式從完全自主式學習轉變為混合式學習,融合了在線學習與傳統課堂教學的各自優勢,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傳統教育的深度融合。學生可以在課前利用SPOC課程完成在線自主學習,課上教師利用翻轉課堂方式開展教學,從而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最大化發揮了SPOC課程的價值,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并提升了教學質量。
本研究以《海軍英語》第十單元“艦載導彈”為教學內容,結合SPOC課程特點構建混合學習模式和實施路徑進行教學設計,以期為基于SPOC的混合式ESP教學理論和實踐研究提供借鑒。
二、《海軍英語》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1.課程內容及教學對象分析
《海軍英語》課程是海軍生長指揮軍官學歷教育階段的職業核心課程,屬于特殊用途英語范疇。它以海軍通識知識和語言應用技能為主要內容,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海軍通用術語和專門表達方式,從聽力、口語、閱讀理解、書面表達和翻譯五個方面培養其運用英語從事海軍通用職業進行信息交流的能力。教學內容涉及:海軍組織編制與使命、水面艦艇、潛艇、航母、海軍陸戰隊、艦載導彈、航海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八個方面的內容。
教學對象為生長干部學歷教育合訓階段各專業大三學生,已經完成了兩年的大學英語學習,有一定的英語語言基礎,能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但是由于不了解海軍職業相關術語的英語表達,不能有效地完成與職業相關的英語文獻閱讀、翻譯和口語交流任務。此外,海軍英語的課文普遍偏長、術語繁雜、語言灰色,造成了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信心不足,畏難情緒強烈。
另外,到了高年級,雖然學生的學習方式已經養成,但是在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方面存在差異。在2014級開課前,對210名學生進行了針對學習方式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足,預習和復習都不夠及時全面,良好的學習習慣尚未完全養成,這直接影響著該課程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本次混合式教學實踐中,除了在知識、技能和情感方面的培養,還將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深度學習能力。
圖1學生學習行為調查結果
2.教學現狀分析
《海軍英語》課程的教學存在以下兩個問題:第一,學生的線上學習無監管,且缺少個性化指導。雖然在以往的授課中,課前都要求學生觀看海軍職業英語教學平臺上的網絡課程進行在線學習,但是這僅僅作為預習的一部分,教師不進行檢查。由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同,認知水平及學習方式也存在差異,學習中難免遇到各種問題,教師無法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一一監督、指導及評價,造成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沒有得到及時解決,因此形成了學習障礙,使學習積極性受挫,學習效果大打折扣。第二,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完全脫離在線教學內容,線上線下無融合。以往的海軍英語課堂以講授為主,未能實現線上線下有效融合。雖然前期學生在線上進行了課程的預習,但教師沒有很好的進行課上教學活動的設計,依舊以講授為主,使線上預習與課堂學習相脫節,造成了學生過度依賴課堂的知識傳遞,從而逐漸忽視了線上學習活動,抑制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批判性思維的發展,這也是線上學習效果不佳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SPOC混合學習模式教學設計
SPOC混合式學習模式,包括課前的在線學習和課上的線下學習兩部分。開課前,在明確本輪教學的知識點后,對本課程的在線學習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將網絡課程的視頻(每個45分鐘左右)按知識點截短后重新上傳,構建適合自己任課班級學生學習特點和教學需要的SPOC課程。課上,根據知識點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內化,實現深度學習。這里以《海軍英語》第十單元Shipboard Missiles(艦載導彈)為例進行教學設計,具體說明如何開展SPOC混合學習。
1.學習任務設計
為了保證學習效果,教師要在學生進行在線學習之前發布學習任務設計,主要告知學生學習目標、學習內容、時間節點、課堂教學任務等。
依據課程標準,本單元知識目標為:掌握艦載導彈的地位、性能、基本構成和分類方法的英文表述;技能目標為:用英語介紹戰斧和魚叉艦載導彈,能閱讀和翻譯艦載導彈相關英文資料。
目標明確后,要求學生在開始本課內容前一周內完成四個微視頻的在線學習,包括艦載導彈的地位、性能、基本構成和分類方法。課堂任務為: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口頭展示學習成果,并準備PPT。
2.課前SPOC在線學習
課前學生利用手機、電腦等工具,根據上述學習任務要求在線觀看微課視頻、瀏覽學習資源。當學習完一個微視頻后,必須進行在線隨堂測驗(均為客觀題),系統會自動對測驗結果進行反饋。
針對該課內容,設計問題之后以下四個選擇題:
1.地位:What role does themissileplay in modern warfare?
2.性能:What excellent performance do cruise missiles have?
3.構成:What are the four basic components of missiles?
4.分類:From what aspects can we classify missiles?
當在線測驗成績較差時,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微課視頻,并重新作答,直到答對為止。該部分的成績計入形成性評估。
學生如果在線上學習過程中有未能理解的問題,可以通過 SPOC課程平臺與教師、同伴進行交流探討。對于討論區仍然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郵件反饋給教師,由教師在課上通過教學活動統一解決。為幫助學生更好的參與課上活動,在學習任務中,教師已初步展示了課上的教學活動,學生可以根據要求進行充分準備。
3.教師利用學生在線學習數據分析設計課堂教學
SPOC環境下的混合學習模式中,教師在課前除了對學生的線上學習進度進行跟蹤、對學習效果進行反饋評價、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指導以外,還需要依據SPOC課程平臺的學習數據分析對課上教學活動進行設計。
本節課中,通過SPOC課程平臺的數據分析查看本節課所有微課的完成率,學生30人,整體完成學習人數達到98%(即完成四個微課的學習)。另外,有實踐證明,學生應至少完成視頻學習總時長的90%,才能順利開展課上教學設計的各種活動。除了查看微課視頻學習完成情況、掌握隨堂測驗成績分布外,還需要掌握每道習題的答題情況,包括錯誤率及難度等,如圖2所示(依據首次提交答案情況統計)。
基于上述分析,了解學生對導彈的性能、分類兩個知識點掌握一般,因此在課上教學活動設計中重點圍繞這兩個知識點展開。
4.課上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
翻轉課堂中完成知識內化的關鍵是課上教學活動的設計。在本課中,課上教學活動的設計以鞏固、強化、問題解決為主線,實現知識學習、能力提升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依據線上學習情況分析,課堂主要開展了如下教學活動:
(1)小組學習匯報
根據“學習金字塔原理”,“聽講”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為5%,“教授給他人”平均留存率可高達90%。課上,首先設置小組(四人一組)學習匯報,要求學生脫稿講授四個知識點,考察學生知識和語言技能兩方面的掌握情況,具體由誰講授什么內容由教師隨機指定。學生講授結束后,根據匯報內容師生進行提問,匯報人進行答疑。最后,師生共同點評、打分,并計入形成性評估。該活動實現了小組內和小組間的交流、合作與互動,同時教師也可以對各小組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與評價,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知識競賽
由教師準備判斷、填空等形式的試題,尤其針對導彈的性能、分類兩個知識點設題,分為必答題和搶答題,通過小組競賽方式進行實施,并對競賽結果進行適時的評價反饋,答對問題最多的三組可以獲得加分,計入形成性評估。通過本活動的設計實施,進一步對基礎知識進行回顧、強化,解決課前在線學習沒有掌握的知識內容,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拓展練習
通過前兩個課堂活動,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相關知識和術語,能夠用簡單的語言對艦載導彈進行概括性描述,此時,可以通過拓展練習完成知識的深度學習及遷移。拓展練習的設計主要以實踐操作為主,注重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采用協作學習的方式實現,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綜合運用,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動手能力。本次課采用了英漢互譯的形式,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相關術語和知識的基礎上,用通過用英語知識自由進行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通過該活動,教師可以快速掌握學生學習效果,高效地進行指導,并將其結果計入形成性評估。
(4)學生分享學習成果
在拓展練習完成后,學生將會對課程中問題解決方式以及學習成果進行分享交流,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本環節也是對課程知識進行系統化總結的過程,教師將會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以激勵為主的總結性評價,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活動參與度。
以上教學活動是針對本課內容進行的教學設計,但課堂活動并非一成不變。如在課前線上學習效果較好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小組間互相提問的活動方式,用學生自身的視角對課程內容提出問題,并互相解答,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5.課后作業
在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完成后,布置作業,增強學習內容的內化。針對該單元內容,設計口頭展示任務:以小組為單位,從四個方面介紹戰斧導彈和魚叉導彈,包括地位、性能、重要組成部分和分類,準備PPT,并在下次課進行課堂檢驗。
為完成該作業,學生必須將已經掌握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并解決實際問題的,這就是深度學習的過程。因為,深度學習不僅強調原有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聯系,而且強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的探索中,對知識進行深層次地加工,產生高層次的思維。
四、基于SPOC的混合學習效果與反思
1.混合學習模式效果分析
經過一學期的混合式教學實踐,大部分學生比較適應這種授課方式,采用訪談的形式對開課班級進行抽樣調查,有 67.7%的學生“非常喜歡這種授課方式”,有 25.8%的學生“基本適應了這種授課方式”,僅有6.5%的學生“不大適應這種授課方式”。對“你認為該授課方式對你哪方面有幫助作用(多選)”的問卷調查中,有74.2%的學生認為“提高了學習積極性”,有 61.3%的學生認為“自學能力得到了培養”。
2.混合學習模式帶來的反思
第一,教師要提高自身信息技術素養和教學設計水平。在常規教學環境下,教師均能表現出良好的教學設計能力;但并不是所有教師都能在網絡教學環境中適應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設計的特殊性。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內容的呈現、教學媒體的選擇、教學策略的運用、師生之間的交互模式等,均與常規教學不同。所以針對數字土著的新一代,教師更要不斷的充實和提高自己,特別是在信息技術領域。
第二,有效控制課堂講授與網絡學習探究活動比例,教學方式多樣化。訪談中學習者反映《海軍英語》課程內容整體偏難,但又是一門非常有用的特殊用途英語課程,因此除了學習知識外,期望教師設計更多有趣的課堂活動,輔助語言實踐。此外,學生之前沒有接觸過SPOC,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傳統課堂講授過渡到SPOC自主學習,教師還要設計多樣化、實踐性的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ESP語言實操能力。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習內容,合理安排SPOC在線學習和課堂教學的時間比例。
第三,探究小組協作學習中的深層學習,促進成員的有效溝通。由于《海軍英語》課程ESP性質,學生們之間課下的溝通較少,在小組協作的學習過程中,并沒有達到協作學習的深層學習,所以在教學活動組織方面,盡量在課堂上參與網絡討論,活躍課堂的氛圍,組織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鼓勵積極參與小組任務的討論交流。使得學習活動擴散到資源以外的討論交流板塊。
五、結語
基于翻轉課堂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可以最大化發揮 SPOC課程的價值,體現了“以學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實現了在線開放課程的共享與應用,是生源多樣化的職業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劉小晶,鐘琦.翻轉課堂模式在“數據結構”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8) :105-109.
[2]曾明星,李桂平,周清平.從MOOC到SPOC:一種深度學習模式建構[J].中國電化教育,2015,(11) :28-34.
[3]闞寶朋,劉英杰,杜文龍.SPOC環境下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實踐與反思[J].中國教育信息,2017,(12) :44-47.
[4]張金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因素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10) :59-64.
[5]陳明選,張康莉.促進研究生深度學習的翻轉課堂設計與實施[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6,(05) :68-78.
[6]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07) :5-16.
[7]陳子超,蔣家傅.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4,(12) :1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