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雙 董焱
摘 要:德是一個人的修為,立德是人性本身的從善思想;人具有人性的豐富性,樹人是在人性的世界里做出取舍。高校立德樹人是件功德無量的偉業,是高校自身德行的體現,為了實現美好的愿景,需要對一系列全方位育人的體制機制進行運行和維護,在體制的設立和機制的運行中需要相關工作者客觀地思考和推敲。
關鍵詞: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標桿效應;計劃監督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高校的存在,是在原有的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的教育過程后的一種升華,是在學生步入社會前的最后一次“人性的把關”,對每個學生的學業、生活、情感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高校不單是培養學生,內部的工作人員也同樣是立德樹人的對象,所以高校要承擔起這種社會和家庭所給予的使命和責任。在眾多的影響和教育方面,立德樹人是最本質的任務。有德之人是社會所接受和需要的,也是社會發展的棟梁和基石;無德之人是社會所唾棄和鄙視的,也是社會發展的敗類和害蟲,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正是高校的終極目標。
高校如果意識到立德樹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那么這個高校本身的德行就很偉大。然而立德樹人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一個空想,它需要實實在在的體制進行全程保護。一個良好的體制需要具有高效解決問題的能力、服務校園事務的能力、自我完善修復的能力。同時立德樹人中立什么德、樹什么人,需要我們弄清楚、搞明白。
首先,高效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教育人具有良好的責任感。責任感是一種美德,能夠主動地解決問題,不僅是對自己負責,同時也是對別人負責,面對困難可以主動排憂解難,具有強烈的鉆研與開拓精神。高效是能夠給人以榜樣的力量,講究時效性、完美性,這是對做事的最高評價,高效會顯露出做事的方法得當、技巧嫻熟、思路清晰、成果顯著等特點,這樣的高效率的處事原則會感染每一個人,無論對師生還是其他工作人員都是一種熏陶。講究效率的團隊,同樣打動和教育著團隊中的每一個人,使人受益匪淺。
其次,服務校園事務的能力能夠教育人具有高度的情商和智慧。能夠做好服務,本身就已證明了具有很高的情商和智慧,所謂的服務不是低三下四的侍候。服務是人對他人或社會的貢獻,是用自己的情感回報社會。用智慧為社會做事,是在良好的心態下完成事業,能夠意識到服務的心態、服務的價值、服務的目的和性質。
最后,自我完善修復的能力能夠教育人具有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能力。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控制不住的情緒,每個人都有力不從心的無奈,如果高校本身能夠讓人看到自我完善修復的功能,我們可以去學會充實自己,可以自我反思與提高,找到屬于自己的求知路,增強自己的能力。
良好的全方位育人體制是模式,模式下也需要更好的機制給予輔助協作,機制需要提供一定的行政計劃指導服務、監督反饋,形成良性循環和合理訴求,以解決人和事、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有敏銳的洞察力和科學的嚴謹性是機制的科學性衡量標準。
首先,機制要有科學的行政計劃,要有一套完備的校園管理制度,通過時間的考驗,不斷修復與更新。制度和規章是理性的框架,可支撐整個系統的運行。
其次,機制要有指導服務意識,在整個運行過程中,要擺出服務和指導的姿態,而不是說教和指揮。要了解對方,深入開展各項有意義的群體活動,下基層,上前線,抓好第一手資料,研究對方需求。要降低自己的身段,要敢于不斷找困難、解決困難,而不是一味逃避和遠離困難。
最后,機制要有監督反饋的功能,監督是要讓自己有底線,有種精神約束和道德標桿,不能隨自己的喜好和沖動辦事,互相服務和互相監督,這樣才能避免不懶政、不辦事、不作為等現象的出現,至于采用什么方式、方法、渠道、途徑去監督和反饋,需要進行研討和琢磨,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肖 瑤.民辦高校構建立德樹人的體制機制研究[J].知識經濟,2016(19).
[2]王占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實現全程、全方位育人[J].教育研究,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