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摘要:本文針對技工院校能力課程開發存在的校企交互性不夠,信息流通不暢,教師教學、企業生產及學生學習難以有機融合等諸多問題,首先分析了課程資源建設現狀及趨勢,然后提出了課程研究的目標與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最后論述了校企合作課程資源建設的具體措施。該研究為其他課程立體化教材開發提供了相關思路和重要參考。
關鍵詞:課程資源 校企合作 技工院校
一、校企合作課程資源建設現狀及趨勢分析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技工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指出,目前技工教育結構性不合理,教學質量還需不斷提高,很多學校的辦學條件相對薄弱,地方體制不暢,因此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需要。強調要求深化產教融合、校企緊密合作,培養出高素質應用型技能人才。
技工院校要以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因此課程資源建設已成為技工院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隨著技工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創新教學體系,深化教學內涵,探索教學新模式,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已成為當前亟須解決的問題。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校企合作在技工教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鼓勵技工院校積極與對接企業共同開發專業課程。專業課程是技工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單元,目前中職教育校企合作深度不夠的主要原因在于沒有從課程建設的角度實施校企合作。當前國內大多數技工院校和研究所開始高度重視校企合作課程的開發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湖南某學院在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課程建設探討中對校企合作建設的原則、內容、模型和保障措施進行了研究,廣東某學校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課程開發的互動模式進行了研究,福建某學院對校企合作背景下模具設計與制造課程開發進行了研究,浙江某大學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課程內容開發進行了研究。
目前,從校企合作課程開發的研究現狀來看,校企在合作開發課程時學校、企業、學生三主體之間的交互性不夠,信息流通不夠流暢,很難做到教師教學、企業生產及學生自主性學習有機融合。在信息化技術高度發展的情況下,為解決以上出現的一些問題,通過校企共建立體化課程資源,達到校企學三者之間的有機融合。
本文以模具零件制造技術課程為對象,研究校企共同進行立體化課程資源建設。立體化課程是指數字化學習資源、虛擬化網絡空間與傳統的課程資源及教學活動有機結合,師生之間利用學校、課堂、網絡、通訊、生活實踐等活動方式將知識學習、經驗建構和社會體驗聯結為一體的課程與教學過程。國內一些學校對立體化課程進行了相關研究。如:曲阜師范大學劉成新對立體化課程的內涵及其特征進行了解讀;云南開放大學趙樣對開發大學立體化課程資源體系構建進行了研究;黑龍江大學劉春艷對高校立體化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解決策略;中國計量學院徐志玲對“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立體化課程進行了設計;重慶郵電大學唐賢倫對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系列課程立體化建設進行了研究。
二、課程研究的目標與解決的主要問題
專業是人才培養的載體,課程是專業的載體,因此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的開發則必須以模具專業的內涵建設為基礎,將課堂的教學內容與用人單位的需求相結合,同時課程開發的內容也必須滿足就業崗位的需求,如模具鉗工、模具質檢員、模具編程師,模具生產管理員、模具設計師以及模具分析師等。
模具零件制造技術課程是機械工業高級技工學校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一門職業能力課程。本課程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典型模具零件機械工藝設計與數字化加工的專用技術,課程內容與企業生產實踐緊密相關,面向的職業崗位是模具鉗工和模具編程師。這就要求課程資源必須始終保持與企業技術現狀一致,才能使學生畢業后迅速適應企業的工作崗位。為滿足教師教學、學生自主學習的雙重需求,實現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以及學生全面的發展。通過校企合作,以典型零件的生產和裝配為載體構成教學單元,有機融入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使學生在完成崗位任務的情景中進行學習,以此來建設立體化課程資源。
課程中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要以企業提供的產品為教學對象,基于工作過程組織案例的教學,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網絡課程開發,實現學生自主式學習,改變以往被動孤立的學習狀態,不僅教學生知識,更要教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通過三維設計與加工軟件UG和虛擬機床來模擬企業的工作場景,彌補不能去企業進行長時間實訓的不足,使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企業的工作環境。
三、課程資源建設的具體措施
第一,課堂教學講義的設計,項目組與企業生產工程師合作,根據企業的工作內容和生產流程組織教學內容和安排教學過程,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
第二,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選擇企業實際的產品為教學對象,基于工作過程組織案例,使學生在獲取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在課件的制作過程中加強師生的互動性。
第三,網絡課程開發,實現學生自主式學習,改變以往被動孤立的學習狀態,不僅教學生知識,更要教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在網絡課程中,實現教師、學生以及企業技術員三者之間的良性互動。
第四,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通過三維設計與加工軟件UG和虛擬機床來模擬企業的工作場景,彌補不能去企業進行長時間實訓的不足,使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企業的工作環境。
第五,考核方式的改革。考核方式既能體現企業的需求,又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但不能將課程變成企業的培訓課,而是要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成長。
四、研究的實踐意義和推廣價值
本文對校企共建立體化課程資源模具零件制造技術的建設進行了相關研究。通過以上教學改革,改變了以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少大部分時間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很難發揮的現狀,學生主體作用凸顯,創造性思維得到空前發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提高了他們探索新知識、學習新技能的興趣,自主學習能力、職業素養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