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瑩珠
摘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理念之一,也是新時期社會對人才素質提出的基本要求。數學是小學階段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學科,也是實現學生創新發展的主要途徑,基于此,本文從小學數學教學的客觀實際出發,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對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實踐 創新意識 培養策略
新課改推動創新教育逐漸滲透到各個學科,而數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主要學科,自然也離不開創新教育。但是從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實際來看,創新意識薄弱的問題卻普遍存在,如問題思維是創新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學生在學習中依賴教師的答案,而不敢發出質疑的聲音。形成這種教學現狀的原因主要就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缺乏創新思考的氛圍,如課堂中教師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思考時間,在課程進度的壓力下,知識點一帶而過,學生即使出現了質疑的萌芽,也在接下來的知識講解中被“扼殺”了,因此,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成為關鍵。
一、創設數學情境,讓學生樂于思考
教學實踐不是教師單方面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一個情感互動的過程。師生互動能形成相應的課堂氛圍,而學生能否積極地融入這一氛圍之中則直接影響著起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的高低,也影響著其創新意識培養效果的好壞。在傳統數學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關系是僵化而生硬的,教師作為知識的傳遞者,高高在上,而學生作為知識的接受者,俯首帖耳,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無法構建利于學生主動思考的學習氛圍,從而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探索。針對這一問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新課改的要求,通過創設開放的教學情境,轉變師生關系,以促進學生的創新思考,例如在“認識圖形”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利用“七巧板”作為教具,鼓勵學生進行創意拼圖,同時結合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播放創意拼圖的動畫視頻,從而在學生的自主思考、創意設計中提高其創新的積極性。
二、開展課堂合作,讓學生樂于交流
在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講解占據核心位置,教師滔滔不絕的知識傳授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生成為的教學的主體,因此學生的自主探索則成為了其獲取知識的主要方法。那么已經習慣了“教師教,學生學”這種教學模式的師生應該如何在課堂上實現角色轉變呢?合作學習則是推動教學模式轉變的主要動力。學生個體思維有限,且絕大多數小學生不具備完全的獨立思考能力,因此,在同齡人的幫助下,對知識難點進行探索則成為了教學實踐中的必然選擇。例如在“厘米、米的認識”的教學設計中個,教師根據學習任務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并鼓勵各小組通過交流、討論,對書中所給出的厘米、米等距離單位的概念進行理解和認識,讓學生利用工具實際測量一下課本、鉛筆、橡皮等物品的長度,同時集思廣益,讓學生估算一下生活常見物品的長度。而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學生不僅能夠在思想、觀點的交鋒中形成創新思考,還能夠促進其合作精神的形成。
三、組織動手操作,讓學生樂于實踐
“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的確,大腦和雙手是人類之所以能夠在眾多動物種群中脫穎而出的關鍵。雙手和大腦的有效配合是我們實現創新發展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傳統數學教學中,許多教師都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訓練上。如利用大量的練習題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讓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轉化成下意識的思考,但是這種方式只會讓學生的手腦配合失去平衡,如目前許多小學生數學成績優異,但是在生活中卻非常低能,這與這種失衡的教學培養方式不無關系。基于此,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從手腦協調發展的角度出發,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培養。根據數學教材中的相關知識,在生活中尋找案例,讓學生在生活與數學之間建立聯系;或者利用數學教具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逐漸突破思維障礙,形成創新實踐能力。
四、鼓勵學生質疑,讓學生樂于探索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的確在數學學習中,解決問題需要的是技巧,而提出問題需要的則是思維,而思維的發展才是我們得以不斷進步的關鍵。在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是主要的提問者,在備課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問題、答案進行預設,而學生只能在預設框架內進行思考、解決。這種訓練只能是對學生數學技巧的訓練,而不是對學生數學思維的訓練。針對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創新意識培養的角度出發,鼓勵學生進行質疑,例如在加減混合運算中,教師利用生活中常見問題,為學生創設情境,并在不斷的加減中,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能夠在知識與思維的矛盾中實現創造性地思考。
五、強化成功體驗,讓學生樂于創新
自主學習是新課改對學生學習能力提出的基本要求。創新并不是在誰的催促下實現的,而是在個體的主動探索中實現的,在創新過程中所獲得的成就感就是其繼續創新的動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不應該僅限于對教學效果的關注上,還應該從情感教學的角度,對學生的思想意識進行引導。例如在“乘法與加減法的兩步計算”的教學設計中,教師不必拘泥于課本,可以根據學生在學習生活體驗中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能力,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解決辦法,學生在語言的激勵中,必然會踴躍參與實踐,并在創新思考與探索中獲得成就感。
六、結語
總之,創新意識的培養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夠實現的,它需要教師的全面引導,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其自主思維發展尚不健全,對于教師的引導依賴性較強。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注重改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吸引下,逐漸產生創新意識,形成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宋海燕.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3,(08).
[2]曹英彩.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J].學周刊,2016,(28).
[3]李寬山.淺談小學數學課堂創新意識的培養[J].小學教學參考,2013,(11).
(作者單位:新泰市新汶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