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麗
摘要:在農村小學音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將學科的藝術性充分展現,讓枯燥的音樂學習變得生動、活潑,從而使農村小學生更加喜歡音樂學科,樂于學習。本文中,筆者結合自己在農村小學從事音樂教學所積累的經驗,就多媒體在農村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藝術談幾點心得。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農村小學;音樂教學;應用藝術
多媒體課件在音樂教學中廣泛應用,突破了傳統教學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大大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激發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使枯燥、呆板的教學模式變得豐富多彩,使學生能直觀感受音樂所表現出的美。在農村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才能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呢?筆者結合自己在萬全區鄒家莊小學教學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就多媒體的應用藝術談幾點體會。
一、重視情境創設
傳統形態下的農村學校音樂教學,一般都以彈彈琴、唱唱歌為呈現形式,而融合了多媒體教學的音樂課堂,則體現出清晰、生動、形象地展示音樂的特點,從而改變學生學習的單調性,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表現出語言難以描摹的情境。例如《兩只小鳥》一課教學就可以這樣導課:首先用多媒體音頻播放了小鳥清脆的叫聲,同時視頻中出現了兩只在樹枝上歡樂嬉戲的小鳥。教師借機提問:“大家生長在農村,聽慣了小鳥的叫聲,想知道這兩只小鳥在說什么嗎?”學生們興趣大增,大聲回答:“想!”就這樣,在接下來的聽一首歌這一環節中學生很自然的融進歌曲中。又如在導入新課時,用流動的畫面來體現教學意圖,創設出絢麗多彩、聲情并茂的環境,給學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例如新授課《柳樹姑娘》一課的教學,可以這樣導入的:寒冷的冬天過去了,春姑娘來了,飄逸的長裙播灑著滋潤萬物的雨露,枯黃的小草冒出了嫩芽,花兒露出了久違的笑臉,池塘里的冰融化了,干枯的柳樹抽出了嫩枝,就像是春姑娘的一頭秀發,在春風中飄動……同時大屏幕播放出歡快的鳥叫聲,使聲音與畫面融為一體,營造出這首兒歌所描繪的意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創造中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動畫與音樂融合的同時,也把春天的美好融入孩子們的心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演唱這首歌曲的濃厚興趣。
二、講究深入淺出
小學音樂新課標強調音樂教學應注重與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審美力、表現力及創造力。多媒體教學以其獨特的功能,把抽象的音樂理論形象化,使虛幻的音樂形象變的直觀具體,更好地突出了教學的重點。比如學唱歌譜,只要點擊鼠標,學生就能輕聲跟著電腦錄音哼唱,學起來既快又準。部分難點節奏,點擊鼠標,難點界面放大,重點進行訓練。“休止符”及“換氣符號”都事先用醒目的色彩標出,引起學生的注意。這些平時被視為棘手的教學難點,通過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的有的放矢地的再現,由遠及近,化繁為簡,化深為淺,變得形象直觀,通俗易懂,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強化直觀視聽
對小學音樂教學來講,演唱歌曲是主打形式,而且也是學生易于接受和樂于參與的表現形式。如果能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巧妙地視頻范唱效果運用到教學當中,不僅能讓孩子體驗歌曲,而且能對學生學習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緒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教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傳統的教學形式是教師一遍遍示范,學生跟著一遍遍學唱,感覺怎么唱都唱不出合唱的效果。如果播放了少兒合唱團演唱的《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先讓大家賞析,那雄壯、有力的歌聲和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少先隊員敬隊禮等畫面讓學生親身體會國旗的神圣,隊禮的莊嚴,少先隊員的自豪,讓歌曲充滿了豐富的情感。在直觀視聽效果下,學生能容易的認識和理解音樂,再來演唱這首歌自然會飽含深情、咬字吐字、節奏的把握都能達標,省去了很多老師講了,學生也未必理解的尷尬,對歌曲的教學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倡導學以致用
音樂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掌握音樂知識、實現學以致用。比如在《請來看看我們美麗的村莊》的最后環節,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放映農村的一些畫面,營造出一個與音樂相符的環境氣氛,然后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愛好每人扮演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有的同學可愛的小雞,有的同學扮演正在水中游泳的小鴨,有的同學邊蹦邊叫扮演正在吃草的小牛;他們邊演唱邊自由地舞動,全身心地融入音樂情緒中。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又起到了培養學生創造力的作用。這種教法改變了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興趣,我們給學生放一段與教學內容相關或相同的舞蹈錄像資料,讓學生觀看并自由模仿,然后再利用學到的動作,自己根據歌曲進行動作的創編。這樣將教學融于多維互動的學習活動之中,并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閃光的思想火花進行精彩的質疑提問,點撥引導,既促進了教師的教學,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五、培養審美意識
眾所周知,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我們應該緊緊抓住審美教育這個核心去實施音樂教育,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提高他們的音樂文化素質及審美能力,使之成為情操高尚、人格完善、全面發展的人,是我們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比如歌曲《大海啊,故鄉》的教學,我們萬全遠離大海,農村學生對于大海的認識僅限于字面的理解,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把靜態變為動態,首先應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一段大海美麗富饒的風光畫面,配上優美動聽的音樂,讓學生對大海有一個粗略的印象,激起他們對學習本課的好奇心,調動他們的視聽器官。隨著播放海灣、帆船、藍天的優美畫面,浪花的拍打聲,漁民們釣到魚的喜悅,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他們忘了此刻是在課堂,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對大海的向往與企盼中,被大的美麗、海洋世界的神秘所傾倒。每個人都在自己幼小的心靈深處去悟、去思、去想自己心目中的大海。從而使學生真正地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寓美育于課堂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審美素質。
綜上所述,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讓農村學生通過傾聽音樂和媒體動畫的不同表現,使孩子們對音樂的理解更加深刻。但是,我們還應要根據農村學生的認知規律和音樂學科的特點,嚴格遵循使用多媒體的原則,做到科學合理、恰到好處。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實現多媒體與音樂教學的最佳整合,實現多媒體在音樂課上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