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偉 張勤
[摘要]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鮮明地提出了:“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生本課堂就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方式。
[關鍵詞]數學課堂 學生主體 生本特色
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做”的過程,也是“經驗”的過程。即所謂“從做中學”和“一切學習都來自經驗”。這就是說,只有通過“做”才能獲得經驗,有了經驗,也就有了知識,學到了東西。比如,小孩玩火,結果燙了手,這個過程是做的過程,是取得經驗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他又說僅有活動,不能構成經驗,如果不把活動與因此承受的結果彼此有意識地聯系起來,由動而生的變化便沒有意義。所以,教師的責任不在于教,而是在于教學,即教學生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作為農村中學教師,構建彰顯生本特色的初中數學課堂,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深入了解生本課堂的基本教育理念
生本課堂就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的課堂。
具體表現形態為——“四突出”、“三轉變”和“四個基本程序”。
四突出:①突出學生: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完全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②突出學習:整個教學過程處處突出學生的學習、質疑和探究。③突出合作: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每小組4-6人,無論是課前準備還是上課時的學習,每位學生都必須在小組內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④突出探究: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究獲得知識,形成能力。
三轉變:①變教師灌輸式的教為學生自主性的學,使學生獲得學習動力。②變“聽懂了”為“學懂了”、“會學了”,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③變“他律”為“自律”,使學生獲得自信、自尊,激發內在的學習潛能。
四個基本流序:前置性學習——小組交流——班級匯報——總結鞏固(延伸拓展)
二、改變教學方式,營造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環境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眼神、手勢、姿態以及適當的口語等方式去表達對學生的尊重、關心和愛護,要通過這種語言和非語言的表達方式去營造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體地位的體現創造有利的條件。通過創設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學習氛圍,有利于激勵學生學習潛能的釋放;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當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時,不是自上而下地給予,而是“蹲下來”與學生一起去探索,在主觀上“分享他們尚未獲得的經驗與知識,這樣的課堂是師生共同學習的天地。
三、賦予學生各種權利,調動學生課堂參與意識
生本課堂是一個開放的課堂,一個開放、高效的數學課堂需要講究師生的互動,更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課堂權利。
(1)要讓學生享有參與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并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在操作、計算、推理、想象中,去發現問題,發現規律,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2)要讓學生享有討論權。討論是調動全體學生進行自我探索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3)要讓學生享有質疑權。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質疑的勇氣,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自己的想法,從而帶動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學生能主動地去學習。
(4)要讓學生享有反駁權。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教師就必須打破因循守舊的教學形式,鼓勵學生感想敢闖、標新立異。
四、施展特長發揮個性
教學本身就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個性差異,也是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一個重要方面。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不同特長的學生因人施教。對反應快,愿意表達自己看法的學生,多提問,多讓他們發表意見,多讓他們操作、演示;讓善于思考又不愛發言的學生發表不同看法;讓積極發言又常丟三拉四的學生講清條理,分析算式;讓機靈沉著又穩重內向的學生說一說別人講得對不對,并加以補充等等。這樣圍繞教學內容和要求,根據學生特長因人施教,既有統一要求,又能發展學生的個性,使他們的長處得到充分發揮。
數學教學中學生個性的培養,有其廣闊的天地,教師可從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出發,幫助他們建立興趣小組,利用數學園地開辟“一題多解”等欄目,推薦不同解法,展現獨特見解。定期組織講座、競賽等活動;既要根據學生個性差異的相似性進行分組括動,又要留有個人自由支配的時間。這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構成了數學學習的整體,保障了學生的潛能、特長有施展的空間;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個性,數學教學也要注人時代活水,創造條件,讓學生走出校門,開展與數學相關的研究性學習,既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又把數學與我們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學以致用,體現自我價值和成就感。
五、授之以漁,培養學生的課堂參與能力
“授人魚,供一餐之用;授人漁則享用不盡”的說法就充分說明了方法的重要性。為了確立學生課堂參與的主體意識,我們必須在研究“學”法的基礎上探索“教”法,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均符合數學學科的認識規律。學習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很多,類比、數形結合、轉化等等,但在具體做題時許多學生還是不能很好地運用。在知識經濟時代,教師不僅要使學生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掌握方法、探索規律,學習并掌握簡捷的思維方式和科學的學習策略。學生也只有在掌握了科學有效的方法之后,才能更有效地體現自己的主體地位,自覺主動和科學有效地學習。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打造高效數學課堂就必須用新型的現代師生關系去感染學生,創造和諧的環境,運用多樣的教學方式去吸引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表演,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