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華山
摘 要 數學學科是教師國學校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在課程改革的指引下,高效課堂的教學理念逐步成為農村學校的教學指引,它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學生的有效參與等方面為農村學校的教育指出了明確方向。本文就如何有效提高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建立農村小學數學高效課堂進行闡述。
關鍵詞 農村小學;數學教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0-0150-01
一、利用游戲教學法增強課堂趣味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巧妙地運用教學內容制作成游戲規(guī)則,從而使得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熟練地掌握數學知識,進而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以三年級上冊“四則混合運算”為例,在講授這節(jié)內容時,教師運用游戲教學法。具體操作分為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設置游戲情境。教師將游戲設置成大轉盤的形式,讓學生計算四則運算的練習題。第二,設置游戲規(guī)則。學生每旋轉一次大轉盤,指針指到的那道題,學生要在半分鐘內迅速算出來,假如未算出來,則表明游戲失敗。因為大轉盤上只有6道數學題,因此,教師會在5分鐘內更換題型,而更換的題型難度也會逐漸增加,這也就要求學生要更加仔細地進行運算。第三,科學分組。教師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并依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性格分組。而每個小組的平均成績也是其進入總決賽的唯一標準。這也就要求小學生之間發(fā)揚互幫互助的團隊精神。第四,巡場觀察。教師在巡場中發(fā)現有的小組中,成績較好的學生主動幫助學困生進行計算,而有的學困生甚至將四則運算的規(guī)則寫到手上。教師通過運用游戲教學法,使得學生享受數學樂趣的同時,還能讓學生彼此之間相互幫助,進一步提高了整個課堂的教學效率,從而促進了高效課堂的構建。
二、采用小組學習教學方法增強學生自主學生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在小組探究學習中,小組成員各抒己見,充分開發(fā)思維,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僅有利于學習經驗的積累,在一定程度上還促進了思維方式的拓展,對今后獨立解決問題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潛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合作探究學習機會,使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力求多種方式解決問題。小組探究學習在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同時,也促進了小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教師課堂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
三、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普遍存在好奇心重、活潑好動等特點,為此,為了更好地實現高效課堂,教師應當積極地把握學生的這一特性,從這些特性去思考,充分發(fā)揮學生非智力因素對學習的影響,將學生的好奇心轉化為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玩”這一概念引入到課堂,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實現自主學習。例如在進行軸對稱圖形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先準備一些漂亮的圖片用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并在導入教學中運用講故事的方法引入:“在一個美麗的夏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叢間捉蚊子,這時從遠方飛來了一只小蝴蝶,小蝴蝶來到小蜻蜓身邊對它說教師們是一家人。小蜻蜓不信,小蝴蝶就帶小蜻蜓去找它們家族里的其他成員,不一會兒,它們找到了樹葉,小蝴蝶就說在數學圖形的王國里,它們是一家人。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小蝴蝶這么說嗎?”這樣,通過簡答有趣的語言,教師就可以輕松地將學生帶入到圖形的世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對稱圖形的共同性質上。當然為了創(chuàng)設更具有趣味性、色彩性的數學教學情境,教師還可以將多媒體、投影儀等多種教學輔助工具引入課堂,開啟學生的五官,讓學生從聽、看、讀等多個角度進行學習。情境教學的創(chuàng)建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能讓學生在邊玩邊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習效率,實現高效課堂。
四、采用問題教學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為能不斷地深化學生的思維意識,要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及時的關注,在了解學生思維的同時深化學生的思維能力。部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注意力較差,所以教師要在積極提問的過程中,不斷地調動起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fā)起學生參與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究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有效的提問,在了解學生認知能力的前提下,需要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在教學重點、難點和目標點不斷深化的過程中,使學生的能通過問題回答更好地理解知識,并能通過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思考教師想要講授的知識點。例如,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為學生講授“認識時間”等相關內容時,教師先讓學生對“分”這一環(huán)節(jié)有較好的認知和了解,給學生展示鐘表時針、分針、秒針的運行規(guī)律,帶幾個鐘表教具來到課堂進行教學展示,教師讓學生先觀察分針,并在演示的過程中提問,讓學生思考分針指向1表示是幾分?為什么?若分針指向5表示是幾分,為什么?分針指向12的時候,分針剛好運行了一圈,表示是幾分呢?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讓學生思考分針走多少圈是一個小時,秒針走多少圈是一分鐘。接著讓學生分組拿著鐘表教具轉動、感受過程,學生在此提問中、動手操作中能對知識有深刻的認知與理解,能在認識分的同時,了解到60分=1小時這一重要知識點。
五、結語
農村小學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條件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因此,要建立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師就要著重開發(fā)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斷拓寬他們的思路和眼界,培養(yǎng)他們的數學思維。這樣,才能完成高效數學課堂的建立。
參考文獻:
[1]付煒.關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26):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