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宇晶 朱惠東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成為國家發展戰略。應用型本科人才有別于學術研究型人才和實用技能型人才,社會對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內涵、素質、能力等都有特定的要求。本文通過我院中德合作項目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情況和師資情況,說明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意義。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 中德合作項目 人才需求
一、學術人才與應用人才的區別
當前,應用人才是與學術人才相對的人才類型,兩者具有不同的內涵和特征已成為共識。從概念而言,學術人才是指從事揭示事物發展客觀規律的科學研究人員,而應用人才是指一切從事非學術研究性工作的實際操作者。前者的主要任務是運用各種抽象的價值符號系統構建某個學科或領域的概念、定律和學說,其活動常與科學研究和知識創新相聯:而后者則是把科學原理應用到社會實踐,以創造直接的經濟利益和物質財富,其活動與職業和知識應用緊密相關。考察世界范圍高等教育的發展,可以發現,學術人才與應用人才伴隨高等教育不同階段的發展交替演進,并呈現出復雜的屬性與特點。19世紀初,德國的大學改革運動把科學研究引入大學,確立了培養純粹意義上的學者和科學家的目標,從而賦予了學術人才以研究性新特征。應用人才則被認為是滿足社會底層階級子女的,低水平、低層次的手藝操作者,具有明顯的職業屬性和功利追求,長期不得大學之門而入。直到19世紀后半葉,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工業革命的推動,西方經濟發達國家才開始在傳統大學之外新建以應用人才培養為主的新型學院或大學。但應用人才仍不能與學術人才相提并論,也沒有碩士或博士等高級學位授予資格。這種狀況直到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才開始得以明顯改變。一方面,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科學先后進入大學并迅速取代傳統的人文學科占據統治地位,使得學術人才的范疇大大拓展,傳統的學術人才概念也具
有了較為明顯的職業性和應用性特征。另一方面,為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挑戰,各國紛紛在傳統的“大學”之外新建或發展非大學類型的新型高等教育機構,由此,應用人才開始成為高等教育的主要人才類型,即應用型人才,也逐步獲得了從學士學位到碩士、博士學位的授予資格,而應用人才在研究生培養階段也不可避免地具備一定的學術性、研究性內涵。可見學術人才與應用人才的區分不是絕對的,在研究生階段,二者的界限很多時候甚至是很模糊的。但在本科教育階段,二者還是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當然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是將學士學位更多作為終結性學位,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做準備還是將之作為更高級學位的候選許可,為學生未來從事科學研究做準備。顯然,這種差異是類型的不同,而不是水平和層次的區別。
二、教師隊伍的雙能型結構及多元化構成特征
教師隊伍的雙能型結構通常要求教師既要具備教師資格,又要具備職業師資格,這是一個狹義的教師隊伍雙師型結構理解。高校中的教師構成是多樣的,有的屬于學術型、有的屬于技能型、有的屬于應用型,還有技術型,等等。因此,不能要求所有的教師都是雙師型的教師,既當運動員又當教練員。一般對優秀的學術帶頭人、專業帶頭人、團隊帶頭人可以有這樣的要求:對團隊中的其他教師更多的是強調以人為本,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優勢,不要求每個人是全才,而是個人以各自的特長在專業團隊平臺上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教師隊伍的雙能(素、師)型多元化構成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業務構成多樣化。教師中有學術型的、有技能型的、有應用型的,對個體可以是雙師型的,也可以是單一型的,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但是隊伍的整體構成是多元化的,職稱上有相當一部分的職業資格比例。二是來源多元化。教師可以來自企業、可以來自科研院所、也可以來自高校,特別是相當數量的業界經歷的教師,以不同的方式成為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結構的多元化不僅可以充分發揮每個個體的優勢,而且又能達到教師隊伍整體結構的多元化特征,為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提供相匹配的教師保障。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要依托專業建設,依托專業教學團隊,發揮團隊合力。教學團隊建設是基礎,要真正建立起很好地支撐高素質、強能力專門人才培養的教師隊伍,并形成一套教師評聘運行機制,對這類學校來說任務艱巨。
三、人才培養目標
我國高等院校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可將高校分為不同的類型。按辦學層次的不同可以分為研究型、研究教學型、教學科研型、教學型院校等:按側重的學科方向的不同可分為綜合大學、理工院校、師范院校、財經院校、醫藥院校、藝術院校等:按照辦學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公辦、民辦、合作辦學等。應用型本科院校應以培養本科生為主;而目前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層次主要分為研究生、本科、專科。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高校,其人才培養的定位必然不同。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該著重于本科層次辦學,重點培養本科生,盡量在較短的時間內由專科教育轉向本科教育,重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即有一定基礎知識,同時具備專業社會實踐能力和技能應用能力的人才。目前,一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定位不明,存在重學術、輕應用的現象。應用型本科院校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主要陣地,應積極開展應用型教育,結合地方的經濟、社會、政策情況,培養本科層次應用型專業人才。與傳統的學術型人才相比,應用型本科人才,是同時具備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人才;與專科和高職類的技術性人才相比,應用型本科人才的理論基礎知識更為扎實,自主學習能力、實踐創新能力更強,發展空間也更大。
四、社會價值
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地方社會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應用型本科院校應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社會、文化和經濟發展等方面的需求,努力培養滿足地方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把自己的長遠發展目標建立在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基礎上,在服務中體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彰顯特色。
五、結束語
目前,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沒有重視服務地方這一功能,沒有更好地把自己的發展目標與服務當地社會發展相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應根據地方經濟和產業結構的特征設置重點學科,主動服務于地方和區域經濟,為地方輸送人才,從而促進區域和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