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班學生的歷史教學是令諸多歷史老師頭痛的問題。針對歷史學科的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策略,可以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關鍵詞】藝術生 歷史教學 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066-02
一、現(xiàn)狀
(一)特點
1.學生特點
傳統(tǒng)觀念里藝術班的學生被貼上“問題學生”的標簽:他們比普通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習慣不良,學習積極性不高。而且大部分學生家境很好,從而比普通學生更有優(yōu)越感,不服教師管教,與教師的沖突時常發(fā)生。但是藝術班學生個性張揚,性格外向,對同學對教師重情重義,樂于幫助別人,喜歡表現(xiàn)自己,希望得到教師的尊重和承認。
2.歷史學科特點
高中歷史教學采用模塊式,不使用通史教學,教材系統(tǒng)性差,這對學習基礎差的藝術生來說是個難點。且歷史學科內(nèi)容枯燥,大量的歷史史實特別是時間的記憶和教師講述教材使用的歷史語言的枯燥使得學生對歷史課堂不感興趣。
(二)教學現(xiàn)狀
藝術班學生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快餐式”生源,他們并不是從小接受專業(yè)的教育,而僅僅利用很短的時間攻克專業(yè)參加各個學校的專業(yè)考試。在高三下學期專業(yè)考試通過之前他們對歷史課的重視程度很低。基于藝術班學生學習基礎,傳統(tǒng)的藝術班的歷史教學主要采取灌輸式課堂模式,學生機械的聽課—記筆記—背誦—練習,學習效率低下,且忽略了對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歷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也導致了歷史課堂上學生行為散漫,交頭接耳,思想開小差,應付作業(yè)和考試。他們應對高考起點低,時間緊,任務重,給教師及學生都帶來了一定的心理壓力。
二、對策
(一)提高課堂管理能力
藝術班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主要為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調(diào),交頭接耳、高聲喧嘩,相互爭吵、挑釁推撞,頂撞老師、破壞校規(guī)[1]。這也是任課老師對藝術生存在偏見的原因之一。對歷史教師來講,要適度加強教學節(jié)奏,適當發(fā)揮教育機智處理課堂問題行為。比如在學習《北美大陸上的新體制》中兩黨制一目內(nèi)容時,在觀看“驢象之爭”漫畫時,有學生發(fā)出驢叫的聲音引起全班學生哄堂大笑,這是典型的課堂問題行為。此時我順勢而為,讓這位同學進行民主黨總統(tǒng)競選候選人的角色扮演,通過他的演講讓全班同學對他投票選舉,這既加強了學生對兩黨制的理解,也鍛煉了這位同學的演講能力,巧妙的把課堂引入了教學正軌。但是對較嚴重的問題行為,則要利用一定的懲罰措施,但要避免體罰。
(二)注重學習策略的指導
1.注重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
在歷史教學中要重視認知內(nèi)驅(qū)力在學習歷史中的重要性。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有賴于成功的學習體驗。“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通過難度適宜的問題設計,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究,享受成功的愉悅感,提高認知水平。在藝術班歷史教學中,我主要設計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緊密聯(lián)系的問題,比如在學習《英國的制度創(chuàng)新》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在本班進行班長的選舉,如果參照英國的政體,應該遵循怎樣的程序?在學習《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分封制一目內(nèi)容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假如我們縣城是王畿,周邊縣城作為諸侯王領地,他們對我們應該承擔什么樣的義務? 這就使學生將生活中的問題與所學知識聯(lián)系起來,學生也易于接受。
2.注重學習興趣的激發(fā)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基于歷史課程的特點,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多利用生動幽默的教學語言,利用直觀的歷史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技術手段和歷史小故事、以歷史為題材的影視作品,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歷史學習上來。藝術班學生對抽象概括的書面語言缺乏興趣,所以教師要善于用形象的語言對歷史事物進行描繪,使學生產(chǎn)生“如見其色,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增強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和認識。王中磊老師的《太平天國運動》,用生動形象的說書的形式展示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成功地將學生置于歷史情境中。藝術班學生對非學習內(nèi)容的興趣遠遠多于對學習內(nèi)容的興趣,所以在講到《北美大陸上的新體制》時,我用美國總統(tǒng)候選人的電視辯論導入課程,同時補充美國大選的課外知識,引發(fā)學生對美國政體的求知欲。
3.注重良好注意力品質(zhì)的培養(yǎng)
藝術班學生自律性較差,容易被各種與課堂無關的問題分神。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45分鐘課堂,重視心理學上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規(guī)律,巧妙利用無意注意,使學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集中在課堂學習上。在課堂開始時設計好“開場白”,比如在學習小農(nóng)經(jīng)濟時,先請藝術班學生表演黃梅戲《夫妻雙雙把家還》,把學生注意力吸引到本課將要學習內(nèi)容。針對藝術班學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點,及時進行階段性小結,以鞏固所學內(nèi)容。比如在學習完《南京條約》之后,我趁熱打鐵設計了知識連連看的環(huán)節(jié)來考查學生對條約各項內(nèi)容和對應的影響的理解。另外要排除因無關刺激的干擾引起的學生注意力分散,體現(xiàn)在多媒體的使用上,課件的制作要緊扣教學內(nèi)容,避免過分追求形式的精美忽略內(nèi)容的實效性。
我認為高中藝術班歷史教學要謹記五個詞:欣賞、技術、期望、信任、關懷。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用過硬的教學技術贏得學生的尊重,對每一位學生都滿懷期望,給予每位學生充分的信任,用關懷得到與學生的情感共鳴。對藝術生不再“談虎色變”,實現(xiàn)與學生的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蘇春景.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潘軒(1989.11.02-),女,山東省濱州人,本科學歷,畢業(yè)于魯東大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歷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