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教育是實現小學素質的重要內容。節奏是音樂的靈魂,是學生能否真正理解和掌握音樂的關鍵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節奏感培養至關重要。本文從培養學生音樂節奏感入手,首先闡述了節奏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分析了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培養音樂節奏感的具體措施,最后介紹了筆者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的培養節奏感案例,以期為提高小學音樂節奏感培養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小學教育 音樂教學 節奏感 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195-02
1.引言
音樂教育是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部分,世界著名三大音樂教育體系包括瑞士的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匈牙利的柯達伊音樂教育和德國的奧爾夫音樂教育。盡管這三大音樂教育體系各具特點,但無獨有偶,它們十分重視在音樂教育中的對學生節奏感的培養,將節奏教育放在了音樂教育的首位。
小學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基礎,深刻地影響到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對學生日后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學音樂教學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要特別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引領學生開啟音樂大門,初步建立學生對音樂的領域能力。因此,在小學的音樂教育過程中,必須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節奏感的培養。
2.小學音樂教學節奏感的重要性
現階段,我國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特別注重是否完成教學大綱,注重學生能否學習到更多的歌曲,通常在音樂課堂中讓全體學生反復齊唱教材中的歌曲,甚至有時候,教師會要求學生持續反復學習某一首歌曲中的某一句或幾句相對較難的歌詞,進行突擊訓練。從剛才的音樂教學過程中不難看出,教學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背誦歌詞、齊唱歌曲,這樣固然可以使學生熟練地掌握更多的歌曲。但是,這種簡單枯燥機械的教學方式,不但疏忽了對學生基本音樂知識的灌輸,還使得學生喪失了用心靈感受音樂的機會,是學生失去了對學習音樂的源動力,甚至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放棄對音樂的學習。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雖然教材中的歌曲是固定的,但是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而又不“本本地”講授教材,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境,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意愿。
顧名思義,節奏感是人們對節奏的一種感覺,一種掌握程度,可以物化為人對樂曲節奏展現的韻律美和節奏美的一種直覺。音樂的節奏傳遞了音樂的情感,同時有助于音樂的聽眾感悟音樂。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過重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對音樂節奏感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對歌曲達不到熟練歌唱,但必須要讓學生充分體驗歌曲的節奏感。培養好學生的節奏感,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對歌曲的掌握深度,重要的是還能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激發出學生對音樂的愛好。此外,如果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注重了節奏感的培養,還能在課程中感受到學生對音樂課的融入感,就不會只是單方面教學生唱歌那樣枯燥了。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節奏感,能夠強化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感受到音樂節奏與表達情感之間的關系,提高音樂課堂的趣味性,能夠依靠節奏感準確判斷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使學生深切體會的音樂獨有的魅力,為學生今后學習音樂奠定堅實的基礎。
3.小學音樂教學節奏感的培養途徑
3.1基于聽覺培養節奏感
雖然音樂是一種唱的藝術表現形式,但音樂的受眾者是依靠聽來感悟音樂的,聽才是音樂的終端,因此要想唱好就必須首先做到“聽好”。聽是各種音樂基本知識掌握的基礎,只有把聽覺訓練好,才能更好地領悟出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因此,要想在音樂中展現出節奏感,首要任務就是聽出節奏感,基于聽掌握節奏感,理解節奏感對于音樂的重要性。
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首先培養學生聽節奏感的能力,只要學生將聽覺與節奏感有機結合在一起之后,學生就會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各種聲音的節奏感,例如叢林中的百鳥嘰喳、街道上的狂風呼嘯、海邊的波濤滾滾。這樣學生就能夠形成良好的節奏感傾聽習慣,可以把這些無意識地應用到音樂學習過程中,好地聽出歌曲的節奏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基于動作培養節奏感
節奏感的表現方式之一就是節拍,目前很多教師都借助于節拍去引導學生感悟音樂中的節奏感,事實證明,這是一種很好的掌握音樂節奏感的方式。節拍就是節奏感的運動表現形式之一,自古以來,音樂就和運動密不可分,音樂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作為舞蹈的輔助手段而存在,談音樂必談舞蹈。
小學階段是酷愛運動的年齡,小學生隨時隨地都可運動起來。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節奏感和運動之間的關系,指導學生跟隨著音樂的節拍舞動,不但可以增強學生對音樂節奏感的認同和理解,還能夠適應學生體悟到音樂與生活的關系,提高對音樂的認識。但要注意,在運用運動指導學生感悟節奏感的過程中,教師切不可固化學生的動作,將放松自由的氛圍改變為舞蹈排練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想,這樣就可以大大增加學生的興趣,特別有利于學生掌握音樂的節奏感。
3.3基于樂器培養節奏感
樂器是音樂之源,樂器教學是音樂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同時,節奏感就產生于樂器,各種類型的樂器,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無論是國內還國外,無不是以節奏為基礎。因此,依靠樂器教學,不但可以使學生掌握足夠多的樂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樂器的節奏感,培養學生對音樂節奏感的感悟能力。
教師要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注重對樂器教學的運用。對于小學生而言,強烈的好奇心會使得學生對各種各樣樂器產生濃厚的興趣,樂器能夠牢牢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脫離歌詞體驗音樂的節奏感。在各型樂器當中,打擊樂器是節奏感最強烈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打擊樂器加強學生節奏感培養。此外,教學條件允許的話,教師應該讓學生親手操作樂器,讓學生親身感受自己“創作”音樂的節奏感。
3.4基于游戲培養節奏感
在現代教育心理學中已經達成了一個共識,就是如果能夠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才能激發學生的最佳的學習狀態。對于小學生而言,未知事物永遠具有很強的吸引了。新版的“人教版”小學音樂教材十分注重生活化和場景化,并且充滿了節奏感。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歌曲與生活結合起來,將理論化的音樂節奏變成形象化的角色和肢體語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參與到音樂節奏感學習中來。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音樂節奏游戲,通過游戲訓練學生對節奏感的掌握,將學生分為幾組,利用拍手、踏步等簡單而富有律動感的游戲模仿一首歌曲的節奏,加強對學生節奏感的培養。
4.教學案例
培養節奏感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點內容,教師應該依據不同的歌曲、不同的節奏感訓練內容以及不同的學生心理情況,選擇有針對性的培養音樂節奏感的教學方式。真正做到將節奏感的培養與生活聯系起來、與學生主體聯系起來,為學生日后學習和運用音樂打下堅實的基礎。
筆者針對小學音樂教學的節奏感培養,選取了教材中部分歌曲以及部分課外適合于培養小學生節奏感的歌曲,進行了節奏感的培養實驗。相關歌曲以及采用的節奏感培養方法如表1所示。實驗結果表明,節奏感培養對學生正確理解音樂十分重要,相比傳統機械式的向學生灌輸節奏感理論知識和教學生齊唱教材歌曲,采取有針對性的節奏感訓練,可以顯著提升學生對節奏感的掌握,使學生充分感悟到的音樂的魅力,基本達到了寓教于樂,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5.總結
節奏感培養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中之重。首先,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節奏感對于學生理解音樂的重要性,在音樂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節奏感的培養;其次,教師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結合具體歌曲,設計適合培養小學生音樂節奏感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量和創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牛延龍.柯達伊教學法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OL].黃河之聲,2017,(15):28-29.
[2]潘雅靖.小學音樂課堂中的節奏訓練[J/OL]. 北方文學(下旬),2017,(03):177.
[3]孫丹丹.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藝術評鑒,2017,(01):141-143.
[4]李木子,邱鈺.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J].中國教育學刊,2016,(S2):111.
[5]吳一波.奧爾夫教學法對小學音樂教育問題的突破[J].中國教育學刊,2016,(05):85-88.
[6]山瑩.淺析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感的培養[J].赤子(中旬),2013,(09):185-186.
[7]譚順來.論目前小學音樂教育誤區[J].音樂創作,2012,(12):173-175.
作者簡介:
周貝妮(1977.7-), 女,福建福州人,漢族 ,小學音樂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