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宏云
摘要:小學數學實施生活化教學,有利于孩子們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有利于培養孩子們創新應用實踐能力。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我們可搭建平臺,讓生活之水傾注課堂,在學與用的實踐中發展數學應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實施;探究;思考
數學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新課標明確提出:“使數學更貼近生活,倡導數學知識要來源于生活,以大量的生活實例和學生熟悉的情境入手,來建立數學模型;借用數學知識和方法來表達情感,消除學生對數學的陌生感,縮短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距離。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緊密相聯,無法分割。從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使其在科學的道路上不斷地探索出新知。”為此,作為新課標的踐行者,我們應應重視構建數學與生活的橋梁,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價值,體驗到數學的魅力。下面,我結合多年實踐的小學數學教學,談談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一、引入現實生活的源頭活水,發展數學能力
已有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積累是學生原有的經驗準備,即所謂的數學現實,這些是作為有意義學習的前提的存在,是學生有效學習的“最近發展區”。學生將原有知識經驗當做新知識的“固定點”,做好與新知識產生實質性聯系的學習準備。我們知道,小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年齡、經驗決定了數學知識獲得方式,在對具體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的基礎上逐步抽象出來,從而形成概念的。因此,教學時應幫助小學生在生活實際中進行數學抽象,在抽象過程中認識數學知識和滲透數學思想。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只有要求兒童作用于環境,其認識發展才能順利進行。只有當兒童對環境中的刺激進行同化和順應時,其認識結構的發展才能得到保障。”這就是說,從學生生活出發,從學生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學生才能真正認識數學知識。如整數的四則混合運算,學生第一次接觸12+8×3這類題目時,“為什么要先做乘法,再做加法”教師是直接把運算順序告訴學生,還是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抽象概括,其效果不大一樣。可以引用生活實例,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知識。首先創設生活情景,出示一個標價12元的鉛筆盒和1本標價8元的書,讓學生計算這兩樣物品多少錢?然后又出示2本書,標價也都是8元,再引導學生思考:現在這些物品多少錢?學生列式是12+8+8+8或12+8×3。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12+8×3怎樣算?最后學生搞清楚在計算兩種不同的物品的總價時,首先要分別知道書和鉛筆盒各多少元,然后再計算他們的總和。教師再引導學生回到實際生活中,自己舉例說明這種方法的運用,學生舉出了大量購買兩種物品且數量不等的例子,活用了數學知識。也抽象概括出了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二、加強數學思想的滲透,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數學思想和方法是數學學習的精髓,是學生形成數學創新能力的重要原因。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是促進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形成的基本途徑。小學數學基本思想是指:滲透在小學數學知識與方法具有普遍而強有力適應性的本質思想,包括轉換思想、對應思想、歸納思想、化歸思想、類比思想等,這些思想是整個小學數學的基石,也是數學通向科學殿堂的橋梁。因此讓學生僅僅認識數學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如數學的化歸思想,它是把有待解決或未解決的問題,通過轉化過程,歸結為一類已經解決或較易解決的問題中去,求得解決。如學生學習了長方體的體積之后,教師可以出示一塊不規則的橡皮泥,讓學生討論怎樣計算它的體積。在學生的討論中,一定會出現“把橡皮泥變成長方體”或“把橡皮泥放在水中”等想法,這時教師同時將學生的想法演示出來,讓學生觀察橡皮泥是怎樣變形的;接著可以出示一杯水,再讓學生討論怎樣計算這杯水的容量。最后教師可以提問:“為什么要把橡皮泥與水轉化成長方體?”讓學生在討論中抽象出這些物體的轉化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將未知歸結為已知的條件中去。教給學生數學思想與方法,讓學生掌握的不是一個知識點,而是解決一類問題的辦法和思想,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三、加強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學,提高數學應用能力
學以致用是生活化的最終目的,是數學成為工具學科的原因所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在眾多生活現象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來,更要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現有問題,甚至去探索數學的未知領域。這些都是生活化數學教學的應堅持的走向。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發展應用創新能力,實際上都是要求把數學知識應用生活實踐中,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實實在在的問題,提高反哺生活的能力。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后,我們可以創設生活情境---模擬超市購物這一生活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買賣東西”。通過識別商品、看標價、算賬、付錢、找錢等活動,讓學生初步學會市場交易的實踐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識別假幣、懂得要愛護人民幣和節約用錢的道理,從而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發展了學生應用能力。
總之,數學教學生活化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課改的要求,更是我們培養學生創新應用能力的需要。生活化教學在數學中的應用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和縝密安排,方可以達到目的。在這幾年實踐中,我們發現,營造生活場景、創設生活氛圍、發現生活素材等,都是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手段和措施,都是我們實施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方法。作為一個新時期的教師,我們要增強責任心,不要怕費事,多為教學設計打算,力爭使數學教學趣味化、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