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韋成
摘要:本文以高職景觀專業核心專業課程《小區環境設計》中“手繪方案表現”這一單元為例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詳細闡述了教學設計思路和教學過程設計,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的介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主能動性,促進教學改革及優化教學成果。對高職景觀專業其他課程教學改革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小區環境設計;教學設計
隨著信息化教學的發展與普及,為高職院校培養實踐型和創新型人才又提供了多元化的方式,培養社會亟須的高技能人才。而教師作為課程教學的引導者,改變傳統教學方式,融入信息化教學設計手段,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優化教學成果,是現代教學改革新的挑戰。本文以高職景觀專業《小區環境設計》課程為例,闡述信息化教學在課堂上的應用。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對象。
課程教學對象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景觀方向三年級學生。前置課程為《景觀設計基礎》、《植物造景》、《城市公共環境設計》、《環境設施設計》,學生通過本課程前幾單元的學習,已掌握景觀設計,植物造景,景觀小品,廣場調研設計、CAD制圖、SU建模渲染、PS后期制圖等基礎知識及技能。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和景觀方案設計師、景觀設計制圖員、植物造景設計師等崗位技能要求,確定了本單元的技能目標、知識目標;并把培養學生以人為本設計作業意識,團隊合作精神,信息化運用能力及創新能力等職業基本素養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
(三)重點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及學生已有的知識及能力,確定了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及教學難點.教學重點:手繪表現小區環境設計整體方案及各分項圖制作;教學難點:制圖表現的準確性,平立剖面圖的準確對應表現及平立面圖轉化透視圖、鳥瞰圖。
(四)教學設計。
依據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要求,基于翻轉課堂教學理念,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及預約制教學法,以某地區小區環境設計調研及整體手繪方案制作任務為載體進行教學設計,完成從場地調研數據采集到整體方案手繪制作的完整工作過程。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庫和網絡課程平臺的教學資源,開展“課前導預習、課上導學習、課后導拓展”的教學活動。
二、教學實施過程
(一)課前準備。
課前教師將學習資源上傳到大學城空間課程平臺,并通過手機郵箱、QQ群、微信,發布課前預習通知。學生接到通知,下載觀看大學城空間電子課本、微課程、教學動畫等網絡教學資源進行預習,拓展了學習的時間與空間。
(二)實地考察調研。
教師利用大學城空間課程平臺下發任務書,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實施任務,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對實地小區樓盤的調研考察總結做出具體針對性的指導,實現圖紙設計和方案實施前后的無差異化教學。小區環境設計的整體性較復雜,涉及的專業知識點較多,場地面積及規模一般都較大,涉及的景觀設計元素、實際施工過程、具體功能布置處理等內容多元復雜化,因此通過采用學生實地樓盤調研,將室內教學室外化,虛擬方案實物參照化,真實觀察、測量、速寫、拍照、數據整理、優秀案例提取等一系列過程,縮短理性理解方案的過程。
(三)模擬方案設計。
小區環境設計手繪方案表現所涉及的整體方案設計及各分項圖繪制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首先利用經典案例分析,詳細展示小區環境設計手繪方案案例,結合具體設計概念,使學生直觀的認識手繪方案從創意概念,功能布局,交通組織,空間深入設計,植物配置等整個設計流程。其次,將行業設計作品的解讀視頻作為觀看模仿的重要信息解讀資源,通過提供模擬場地,讓學生進行設計流程手繪表現的實踐操作,提高學生整體手繪方案表現的綜合素養,全面掌握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學生實踐操作手繪方案制作平立剖面圖及鳥瞰透視圖是本單元的教學難點,通過提供的模擬場地進行數據整合,利用SKECHER UP軟件建立三維直觀影像,使學生生動直觀的理解模擬場地的地形條件,準確的把握場地功能布局、平面尺度關系、豎向空間關系、景觀節點細化、景觀空間層次人性化細分,合理的利用創新概念進行可實施性的小區景觀空間設計。學生通過對模擬場地的手繪方案實踐操作,結合CAD,SU,PS等軟件與手繪方案設計的多元化轉換實操,完成了創意概念到手繪平面圖,分析圖,效果圖,平立面圖,設計分析說明,整體方案排版等作業內容。教師根據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利用課堂考核程序實時打分,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及時的進行手把手指導,體現了“做中教、做中學”的職業教育理念。本教學設計利用三維仿真,教學動畫,教學視頻,微信資源,QQ日志貼,大學城空間課程資源庫等信息化手段,形象化、結構化地化解了教學重點和難點。
(四)考核評價。
評價分結果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考評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和學習態度。首先,在課程平臺制定實訓考核標準,學生在課程平臺上完成課前測驗。課上,教師利用Excel編寫的課堂考核程序即時打分匯總,實時獲得考核得分。課后,學生須完成課后作業和單元測試。通過大學城空間在線提交作業、課堂即時打分、課后單元測試的多元化的考核手段,實現了全過程監督考核目的。利用Excel統計圖表功能,對各個考核環節的成績,按不同權重進行統計分析,為后續教學提供依據。
三、教學反思與總結
本教學設計基于翻轉課堂教學理念,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以完成小區環境設計整體手繪方案表現任務為主線,緊緊圍繞小區環境設計調研及整體手繪方案制作技能目標,借助信息化手段,以學生為主體完成了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1、利用世界大學城空間、微信群、QQ群、示范視頻等信息化手段,幫助學生完成小區環境設計手繪方案制作任務,實現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形象化,化解了教學難點問題;2、利用課堂教學工具軟件及預約制教學法進行一對多的任務實施作業指導,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方案指導控制,手把手的差異化指導,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3、運用即時通訊軟件將教學擴展到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課前、課后線上學習,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訓練的主動性;4、運用教學資源庫和網絡課程教學平臺,實現了“素材”“課程”“素材”的循序更新的信息化教學機制;5、教師根據課程內容與特點制定詳細打分規則,編制了大學城空間Excel的課堂打分程序,學生通過大學城空間,QQ群,微信平臺等手段提交作業,實現課堂課外實訓即時考核,使學生實時觀察自己的成績與排名,有效促進了學習積極性和自我約束性。
參考文獻:
[1]張衡鋒,韋慶翠.信息化教學手段下高職園林技術專業課程教學設計[J].教育教學論壇,2017(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