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吉梅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許多學校對培養小學生的綜合素養越來越重視。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重視傳授學生語數英相關的知識,還重視學生藝術科目的教育,尤其是音樂教學。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培養自身的音樂素養,還能夠提升氣質,陶冶情操,使自身的心靈得到凈化,促進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因此,本文對小學音樂教學培養學生節奏感的途徑進行充分的探討,從中選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來提升學生的音樂節奏感。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教學;節奏感;培養途徑
引言:
節奏感的培養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學生要想更好的學習音樂,就要擁有良好的節奏感。有些學生天生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對音樂具有十分敏銳的神經,但是大部分的學生還是需要后天的培養。因此,在今后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音樂學習中,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節奏感進行潛移默化的培養,以此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充分的激發學生現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音樂培養學生節奏感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進學生智力和思維能力的發育
小學生的智力和思維能力還沒有發育成熟,對許多的事物處于迷茫狀態,要想有效的促進學生智力和思維能力的發育,就要采取合理的措施。音樂教學中的節奏感培養能夠對其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音樂節奏感的培養并不是通過唱歌進行培養,而是需要學生根據自己的眼、口、耳、手以及大腦相結合,使其具有一定的協調性,然后根據教師的節奏進行打拍子,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靈活性,使大腦受到一定的刺激,從而促進學生智力和思維能力的發育。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鑒賞能力
學生擁有良好的音樂節奏感,能夠有效的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和鑒賞能力。學生在培養音樂節奏感的同時,還能夠根據所掌握的節奏對歌曲進行賞析,體會作品中所要表達思想感情和作者的創作意圖,從而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程度和學習印象,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鑒賞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小學音樂教學培養學生節奏感的有效途徑
(一)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對學生學習起到促進作用,要想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今后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其積極的投入到音樂學習中。小學階段的學生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并且對新鮮的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加入學生感興趣的元素進行教學,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學生對動物的叫聲和自然界的各種響聲感興趣,教師在教學一年級下冊“春天來了”這章內容時,在對學生的節奏感進行培養的時候,就可以與其進行結合,讓學生感知自然界春天的風聲、雨聲、雷聲以及各種動物的叫聲,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對學生的音樂聽覺進行有效的訓練
學好音樂需要有良好的嗓音和靈敏的聽覺,要想使學生的節奏感得到有效的提升,就要對學生的聽覺進行科學合理的訓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熟練程度和理解能力。因此,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取學生感興趣的動畫主題曲來訓練學生的聽覺能力,例如,《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等》等,這些曲目對于學生來講過于簡單,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熟練的曲目進行潛移默化的訓練,當學生的聽覺能力有了一定提升后,教師可以加大難度,如,汽車啟動的聲音、各種樂器的聲音、不同年齡階段的人說話的聲音等,每個聲音都有其獨特的節奏,從而使學生的聽覺得到有效的鍛煉,為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根據不同樂器的聲音來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在培養學生音樂節奏感的過程中,樂器起到主要的作用。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許多新鮮的事物具有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不同的樂器進行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在眾多的樂器當中,打擊樂器是最為理想的教學工具,打擊樂器不僅具有強烈的音樂節奏感,還易于操作,使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滿足。教學中常見的打擊樂器有:小鼓、大鼓、三角鐵、木琴等,教師可以根據打擊樂器不同的音質和特點進行教學,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身體會每種樂器的節奏,使學生感受到節奏感的神奇和魅力所在,通過不同的樂器對自身的節奏感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運用有效的肢體動作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教師在培養學生節奏感的過程中,不僅要通過打擊樂器和有效的教學方式,還需要合理的肢體動作,學生根據樂曲中的情境做出相應的動作,以此提升自身的節奏感。例如,學生在學習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健康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肢體動作進行教學,通過本單元的題目我們不難發現,其中名包含歌曲的節奏都是十分歡快的,要想使學生快速的掌握這種節奏,就需要與合理的肢體動作相結合。在學習“小小足球賽”這篇歌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模仿踢足球時的情境進行學習,在模仿的過程中,還要注意肢體的協調性,學生一邊唱歌一邊通過肢體動作來培養自身的節奏感,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從而實現課堂的教學目標。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音樂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和充足的教學時間。因此,在今后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并且要將寶貴的課堂時間進行充分的利用。不僅如此,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了解音樂獨特的魅力,從而積極的投入到音樂學習之中。小學生音樂節奏感的培養,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感知力和創造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方霞.小學音樂教學培養學生節奏感的途徑探討[J].文理導航(下旬),2017(11):71-72.
[2]林津.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感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7(30):240-241.
[3]計小平.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節奏教學[J].讀與寫,2017,14(32):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