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和差異化的培養。本文將從傳統教學思維的轉換、鼓勵學生的探索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等方面來分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主體性;自主學習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課程的改革,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科教學中越來越重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自身發展特點,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由點及面,拓展思維,將知識點從課本延伸到實際生活。以下內容是對如何提升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一、 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
(一) 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多采用的是“我講你聽”,這樣子不僅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還會讓數學的學習過程變得枯燥無味,滋生學生對數學的厭煩心理。而且由于教師忽略學生的主體性,教學時學生只是配合教學,自主學習能力較低。因此,這種教學方式會降低教師的教學效果,阻礙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因為每位學生思考方式不一樣,所以需要教師了解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扮演著一個引領者的身份,教會學生如何轉換思維,舉一反三,讓學生明確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就需要做好教學計劃,設計不一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性,結合生活經驗培養學生在實際中的數學學習和應用能力。比如,練習題按照成績分成三類,及格線以下的同學做80%的課本練習和20%中等難度習題,成績中等的同學做20%基礎練習和60%中等習題,20%提升性習題,優等學生做40%中等難度習題和60%提升性習題。分層練習,體現差異性教學。即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要局限于課本,善于拓展和發散思維,但也不要脫離課本,從實際生活出發,更好地講解數學知識,提升數學學習的興趣,減少數學的枯燥性。另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課時,利用幾分鐘講一下歷史上的數學家的小故事,或者一開始留下一個和課堂內容相關的小問題,讓同學們思考一下,在課堂結束后再激發學生思考,對比兩次的思考結果,更能解決學生的疑惑,加深對本次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
二、 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問題
學習是一個終身的、長期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一切認知活動都是學生自主思考的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成功的數學教學,不僅是教會學生如何應付各種大大小小的考試,還要學會運用數學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更深層次的是為以后的科研研究打下穩固的數學基礎。這些都需要師生的有效交流的。教師教授學生學習記憶數學的小技巧,靈活運用,學會發現問題和及時解決問題。比如教師可以精簡授課時間,每堂課留出5分鐘來提問同學,組織同學們進行總結,對課堂的知識點、疑難點和建議作出回答,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進行充分的交流,學會舉一反三,及時反思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水平。
三、 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習興趣
若能培養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那么教學質量將會事半功倍。興趣是學好一門課程的開端,而集體的思維碰撞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學生主體性與自主學習性,表現在學生對學科有很強的自主學習的主動性,不需要家長老師的催促和強迫,在學習過程中創新開拓思維,做學習的主人。簡單來說,就是學生明確本階段的學習任務,知道自己目前和即將學習的知識是什么,能夠有效地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遇到學習困難的時候不輕易放棄,勇于克服困難。比如,在課堂上分組討論一個問題,然后由小組選擇代表上臺解答;在學習幾何圖形的時候,會講解到點、線、圓的知識點,就可以舉例一些生活中的拱橋等例子來講解半徑,講解多邊形問題時可以參考亭子的地基,課堂上為了加深學生對立體圖形的認識可以提前五分鐘上課,教同學們制作簡易的正方體,更好地理解正方體展開的平面圖,以及常出現的某字母的對應面是哪個字母的題型。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多多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培養合作精神能提高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還能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形成良好的友誼基礎,營造一個溫馨的學習氛圍,打造一個高效率的學習課堂,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多提問學生,留給學生思考交流的時間,多提問,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所以,要優化初中的數學教學,最重要的還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的根源就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學習性,學會自我掌控時間,成為學習的主人,創新發展思維。
四、 總結
初中數學教學中除了要結合學科,還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感想,重視學生的掌握水平和對數學的運用。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意義,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化個性化發展,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因材施教。
總而言之,數學作為初中教學中的一門必修的基礎性學科,教師的有效性引導是必不可少的,應當給學生創建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重點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學習性,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從而真正提高數學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教學課程標準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沈文選.中學數學思想方法[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 張大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再思考[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9.
[4] 張群英.初中數學思想方法教學淺議[J].教育前沿:理論版,2009.
作者簡介:鄭軍華,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欽州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