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娜瑞
摘 要:小學音樂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最為主要的便是節奏訓練的教學,學生通過提高對音樂節奏的控制能力可以展現更好的音樂作品,促進音樂素養能力的提高,下面便講述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進行節奏訓練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節奏訓練;具體方法
學生接觸音樂教學可以提高對音樂節奏的把控力度。由于一個個完整的音樂作品是由歌詞、節奏等音樂元素組合而成的,所以教師要格外重視音樂節奏訓練,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集中課上注意力以此來提高音樂教學效率,打造高效音樂教學的課堂。下面講述了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進行節奏訓練的具體方法。
一重視音樂節奏脈搏,仔細觀察音樂律動
音樂節奏的靈魂是律動,學生可以根據音樂節奏的律動來感受音樂情緒的變化。在進行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學生音樂節奏的訓練,由此來大大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調動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營造積極向上的音樂學習氛圍,提高對音樂作品思想感情的把握程度。學生根據自己對優秀音樂作品的理解進行音樂演奏可以更好地表達出音樂作品中體現的思想感情,給人們帶來更好的音樂表演體驗,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把握,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體態訓練的方法進行音樂節奏鍛煉。由于音樂與舞蹈是相互結合的,所以在音樂節奏訓練過程中采用體態訓練的方法可以大大加深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把握程度[1]。
比如在進行《螃蟹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首先根據音樂節奏的拍子編制螃蟹的舞蹈,將舞蹈的要點傳授給學生,在進行舞蹈表演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舞蹈動作記住歌曲的節奏拍子,用動作的變化來展現音樂節奏的變化,當節奏變緩的時候學生動作便可以放慢,節奏變快便用急速動作進行展現,學生根據自己動作的變化感受音樂節奏的變化,根據音樂節奏做出適當的動作調整,提高對優秀音樂作品節奏的控制能力,培養音樂欣賞能力。
二利用生活材料制作樂器,在日常訓練中掌握音樂節奏
音樂節奏的培養不是片刻時間便能夠養成的,需要學生長時間不斷練習才可以形成對音樂節奏的鑒賞能力,正確地分辨出音樂節奏變化的特點。在日常的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上由于音樂器材的限制不能有效地把握學生音樂節奏訓練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發現生活中隱藏的音樂材料,根據生活中的音樂材料做出優秀的樂器,利用生活材料制作樂器不僅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明白不同樂器的內在構造,還可以加深對樂器的熟悉度,增加音樂表演的流暢度,帶來更好的音樂表演體驗。利用自制的樂器進行音樂節奏的訓練除了可以增加訓練的時間還可以在訓練的過程中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與討論,緩解在音樂訓練中的無聊情緒,提高學習趣味,讓學生在良好的音樂學習環境下進行節奏訓練,提高音樂節奏的把握程度[2]。
比如在進行《碰鈴和響板》教學的時候,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樹木和鈴鐺自制碰鈴和響板,讓學生觀看優秀的相聲小品,在觀看過程中學習相聲表演者對節奏的把握,引導學生將學習到的節奏把握技巧融入日常訓練,在長時間的訓練中提高對音樂節奏的把握能力。
三采用游戲活動進行音樂節奏訓練
進行音樂節奏訓練是一個長期并且枯燥的過程,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用興趣引導音樂訓練。由于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好奇心與爭勝心比較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游戲活動進行音樂節奏訓練,使學生在享受到游戲樂趣的同時提高對音樂節奏的理解程度,根據理解進行音樂表演。
比如在進行《幸福拍手歌》教學的時候教師便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每一個同學代表一個音樂作品中的節奏音符,在進行音樂節奏輪換的時候扮演該節奏音符的同學便可以拍拍手,當拍手節奏出現錯誤的時候教師便可以對出錯的學生進行懲罰,讓學生在講臺上唱一首自己最喜歡的歌曲,對于出錯最少的學生教師便可以對之進行表揚,利用一些小禮品獎勵學生的課上表現。在游戲過程中進行音樂節奏訓練能夠提高訓練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四結語
進行音樂節奏訓練對音樂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訓練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利用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訓練效率。進行音樂節奏訓練能夠幫助學生在音樂作品節奏變化的過程中感受作品蘊含的思想感情,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音樂表演,帶給人們更好的音樂體驗[3]。
參考文獻:
[1]陳標.試論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的方法[J].考試周刊,2018(83).
[2]李香玉.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31).
[3]劉瑤.淺析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