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玉蓉
摘要: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以聽、說、讀、寫為教學核心,把學生置于運用語言的活動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正確地去分析、理解和使用英語,為學生創造出一個完善的英語學習環境,讓學生準確地掌握所需英語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本文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入手,簡單闡述了如何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而有效掌握英語知識。
關鍵詞:創新教學;掌握知識;英語環境
一、多“聽”會“聽”
據研究表明,“聽”在整個語言交際的活動中占有45%的重量級比重,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語言交際時的重要手段,同時“聽”也是學生學習和掌握英語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
1.聽力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聽力是聽和理解的總和。聽力理解的過程是人們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在“聽”的過程中,學生對于語言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的高低決定了對聽力的理解及反應速度。有些學生一開始就沒有掌握單詞的準確發音,長此以往,極易導致不能正確辨別那些容易混淆的音調;有些英語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聽得懂,所以在講課的時候語速放的比較慢,長此以往,學生形成了慢語速的聽力習慣,在遇到正常語速的聽力材料時就會不適應;學生英語詞匯量的多少、掌握的熟練程度及一詞多義和同音異義,都會給學生的聽力理解造成一定困難。
2.注重聽力技巧,培養聽力習慣。在聽力教學中,教師要盡量用英語去組織教學,注重對學生進行聽力技巧的訓練,這是提高學生聽力理解水平的最有效措施。
二、勤“說”敢“說”
1.培養學生說英語的習慣。英語畢竟不是我們的母語,所以學生在“說”英語的時候遇到的第一大難題就是——語言環境。日常生活中學生能運用英語的時候少之又少,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彌補學生“開不了口”這一缺失。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的時候,要做到教和學的統一,不僅要考慮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更要考慮到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每一位學生不同的需求、愛好和興趣,應盡可能的說全堂英語,由此引導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所有活動都用英語來完成。
2.加強對學生的口語訓練。在課堂上教師要做到創設語言環境,注重情景對話,讓學生盡可能多的去進行口語訓練。在對學生進行句型訓練時,每學一個句型,都必須通過反反復復的模仿、替換、拓展等多種形式的訓練,幫助學生達到熟練的程度。教師用清晰的語言介紹給學生們,并告訴學生這種新結構的意義及語法的形式,做重復交流的活動。
3.鼓勵學生敢說敢開口。在培養學生說英語的習慣訓練中,總會有一部分學生害羞,怕說錯怕被批評怕被嘲笑,從而產生了不敢說、不愿說的心理障礙,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就需要我們英語教師采用鼓勵的辦法,無論是鼓勵性的語言、動作或眼神,去鼓勵學生大膽的用英語互相問候,用所學到的日常交際語言去交流天氣狀況、學習情況或近日心情,再或者是就一定的課題展開討論。教師在給學生做正確示范的同時,還要逐漸營造出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在練習過程中,特別是口語活動中,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教師要認真、仔細、及時地糾正學生在語言、語調上出現的錯誤。
三、領“讀”對“讀”
1.領讀。為了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掌握每一個單詞的發音,正確地理解每一個英語句子的意義、語調及語感,我們英語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英語閱讀教學的時候,應該先帶領學生將課文閱讀幾遍。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明確的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且能夠從中發現與知識點相關的問題,之后在教師講述分析知識點的時候,能夠最快速度掌握自身所欠缺的知識。教師將每一節的閱讀知識點傳授給學生之后,可以讓學生獨自分段閱讀,然后教師可以及時為學生糾正其錯誤的發音及語調,讓學生正確地掌握知識,對于難度相對來說大的句子或段落,教師可以讓不同的學生反復朗讀,達到鞏固的目的。
2.對讀。對于英語教材中每一章節的對話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分成小組,然后各自擔任對話內容中的角色,進行同學之間的角色互換形式的對話,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確保學生學習的參與率,還可以相應的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教師除了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閱讀教材上的對話內容以外,還可以讓學生在課下自主地找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寓言等與學生水平相符的課外讀物在課堂上采用對讀或者表演的形式展示出來,這樣不僅將閱讀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還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詞匯掌握量。
四、常“寫”仿“寫”
1.強化詞匯量。詞匯是英語寫作中的基本要素,要想寫好一篇英語作文,就必須要掌握豐富的詞匯量作為基礎,但大部分的初中生所掌握的詞匯量基本上都達不到課標的要求,因此在寫作的時候也就無法用準確的語句表達出自己所想要表達的語言意境,由此可見,詞匯量的不足嚴重制約著學生的寫作水平。
2.熟練掌握語法。英語的語法是涉及到英語寫作的第二個基本要素。學生在英語寫作的過程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就是語法方面,因為英語的敘述方法和我們的母語完全不同,這不僅要求學生要熟練而且全面的掌握英語語法的各個知識點,還要求學生在完成英語作文之后,對自己所寫的作文至少進行一次仔細的檢查,動詞、語態、時態、人稱要與主語保持一致,注意名詞、副詞、形容詞的用法,介詞的搭配及比較級和最高級的用法是否有錯誤。
3.模仿優秀范文。模仿優秀的英語作文在英語寫作的教學中,是一種基本而且十分有效的寫作訓練形式。教師在教新的知識點時,可以根據所教課文的重點內容,提煉出一些涉及到所學新單詞的問題,讓學生根據新單詞進行獨立的思考,之后再組織自己的語言,對課文的中心思想進行縮寫或者概論,教師要給予相應的鼓勵,同時對學生的思考結果進行更深層次的推敲和啟迪,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4.訓練寫作技巧。教師可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設計一些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夠達到的學習目標,對學生進行直觀教學,鼓勵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寫作。也可以讓學生自行分組制定一個寫作主題,然后給學生提供充足時間把文章內容寫下來,或寫全文或寫一段或寫一個情節,之后讓學生把自己的作文朗讀出來,由同學們加以自己的觀點和評論,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們的創造力,還能充分鞏固知識點,既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并有助于學生用英語思維模式去考慮問題。
聽、說、讀、寫既是教學的手段,又是教學的目的所在,聽、讀是輸入,而說、寫是輸出,四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需要不斷鞏固的過程,英語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要對學生進行系統而全面的訓練,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激勵學生不斷積累英語知識,為今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德啟.2009.英語課堂教學目標實踐分析
[2]汪福祥.英語寫作構思與技巧[J].外文出版社
[3]許時升.2013.課堂教學改革·課堂觀察
[4]趙國忠.林安凡(主編)2012.課堂教學的亮點在哪里. 南京大學出版社
[5]解珊.語言焦慮與英語口語自我感知、口語成績的相關研究[J].外國語言文學研究
[6]教育部.2012.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