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摘 要】目的:賦能理論應用于臨床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價值。方法:于我院住院部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患者中隨機抽取200例,以隨機數表法分入對照組(常規健康教育)和實驗組(賦能理論式健康教育),對比兩組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治療配合度等。結果:護理1周后,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住院期間觀察組的治療配合度97.0%,對照組治療配合度88.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護理的健康教育工作中滲透賦能理論效果顯著,有助于提高健康教育質量,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賦能理論;健康教育;治療配合度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162-02
傳統的健康教育以口頭說教方式為主,以患者所患疾病為中心宣傳相關健康知識,忽視了疾病認知水平的提高以及不良行為的糾正,而健康管理是一個終生的持續性管理活動,其對個體的主觀能動性要求高,尋求新的健康教育方式十分重要。賦能是指協助個體發現以及發展自我管理責任和能力,其在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重在要求患者內化健康知識,養成健康的行為模式[1]。本研究通過隨機對照分析賦能理論在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價值,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我院住院部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患者中隨機抽取200例,排除伴有精神疾病、認知交流障礙患者,排除急危重癥患者。以隨機數表法分組,對照組共有100例,男44例,女56例,年齡19-77歲,中位年齡46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29例,高中或中專37例,初中35例。實驗組共有100例,男47例,女53例,年齡22-81歲,中位年齡44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32例,高中或中專33例,初中35例。對比兩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住院期間給予常規模式的健康教育,以床旁口頭宣教和發放健康手冊為主,以患者的疾病為中心開展宣教。觀察組患者采用賦能理論式健康教育:(1)成立賦能健康教育小組。成立由護士長、高年資護士和低年資護士組成的賦能健康教育小組,首先經專業的培訓教育,主要包括心理學溝通技巧、計劃行為理論等的培訓,掌握賦能健康教育的實施方法、注意事項、效果評估等。(2)明確問題。責任護士查閱患者的病例資料,并進行針對性的詢問,如:當得知患病時是什么感受;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嗎;可以實現自我管理嗎等,通過提問了解患者的健康認知水平、健康理念、行為模式等,一點點給患者分析,讓患者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3)情感表達。在明確問題后,鼓勵患者表達情感,目的是幫助患者宣泄負面情緒。鼓勵患者宣泄、表達情感,通過傾聽、鼓舞的方式給予疏導和支持,并正面通過提問方式引導患者表達對疾病的認識,如:您目前對所患疾病是否有了新的看法,您打算如何改正不良習慣等,逐步激勵患者反省、自我管理。(4)設立目標。護士不能給患者強行施加目標,而是在談話中引導患者自己設立目標,護士再從醫學角度對患者提出一些建議,幫助患者確定切實的目標,另外增強患者的自我管理積極性。(5)制定并執行計劃。根據患者的目標制定相應的健康教育計劃,并落實到位,其主要包含生理層面、功能層面、心理層面、經驗層面、社會經濟層面、倫理層面的健康教育內容,結合患者病情特點、個體化特點等開展,以床旁一對一健康宣教方式為主。定期評估計劃執行情況、目標達成情況,鼓勵患者自我總結,發現自身問題再接再厲。
1.3 觀察指標 在護理前、護理1周后評估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設計問卷調查,滿分100分),于患者出院前評估患者的治療配合度。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軟件檢驗數據,計數/計量數據組間比較采用x2/t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1周后,觀察組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期間的治療配合度97.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治療配合度88.0%,P<0.05。
3 討論
賦能理論式健康教育要求患者自行確定行為改善目標以及時限目標的計劃,在此種情況下目標一旦小有所成或是完全時限,患者則會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以及正面情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進而更好的配合治療,利于疾病康復[2]。賦能理論式健康教育遵循“明確問題→表達情感→設定目標→制定計劃→考核評估效果”的五步健康教育步驟,以聊天式溝通為主,注重患者交流過程中反饋出來的信息,如: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健康理念、行為模式等,利于護士更準確的評估患者存在的問題,并引導患者認識到自身問題;而且在聊天式溝通中患者與護士更容易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系,引導患者宣泄負面情緒、思考問題,這更有利于各項健康教育計劃的落實,并結合目標達成情況適當調整計劃,直到問題解決,達到目標[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以及治療配合度均高于對照組。
綜上,賦能教育在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應用效果確切,有助于促進患者健康知識的掌握,促進患者主動糾正不良習慣,以健康的行為模式促進病情康復。
參考文獻
[1] 羅麗芳,張莉,蘇敏誼,等.賦能理論在胰十二指腸切除患者術后早期康復訓練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4):54-55.
[2] 胡嬋.賦能理論指導下的健康教育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焦慮及抑郁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16,33(11):2270-2272.
[3] 陳鴻梅,蘭鴻,王艷紅,等.健康賦權理論在癲癇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5,29(6A):2034-2036,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