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內容包括道德行為規范教育、公民政治品質教育、人生觀世界觀教育這三個層次。德育教育屬于義務教育階段的重點內容,新課改指出,除了需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智力與能力全面發展外,還應該讓學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如此應該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滲透德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從教師言傳身教、挖掘教材德育內涵、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組織趣味多樣活動這些方面,探討了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德育教育;數學課堂;滲透策略
一、 言傳身教,以正確的行為影響學生
德育實際上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與政治教育。小學生處于智力和思想素質發展的關鍵階段,需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借助學科教育契機,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德育教育。而小學生模仿能力強,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以正確的行為、良好的品行、正確的價值觀、健康的生活習慣、積極的生活態度來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和塑造學生,以此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從這些方面出發,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一是實事求是,講究依據。教學時教師選擇教學內容,應該源于生產生活實踐,講究事實根據,選取案例遵循科學規律,表意明確、嚴密謹慎。二是表現出頑強的拼搏精神。不管是遇到教學的難題,還是學生管理方面的難題,數學教師都應該表現出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刻苦拼搏精神。三是嚴肅認真,負責求實。數學教師在備課、講課、批改與評價的過程中,應該以認真負責的教育態度來感染學生,嚴格要求自己,在認真謹慎的工作態度下,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學習習慣。四是勇于探索創新。教師教學時不應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應該靈活教學,采取創新、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啟發和感染學生,激活學生創新思維,使得學生能轉變多種思路解決問題,以此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創新的精神。
二、 深挖教材,以豐富的素材教育學生
隨著小學數學教材的不斷改版,現階段的數學教材中蘊含有非常多的德育素材,這為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數學教材中的德育內容,呈現的并不明顯,需要教師認真研究,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德育內涵,并采取科學的方法,將德育滲透在數學知識與方法教學中,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綜合素質。數學教材中的插圖、習題、統計資料、數據、數學史料等,為德育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師可以借助這些素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等。
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學期《長方體與正方體》單元學習后,有一則綜合實踐活動“粉刷圍墻”材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綜合實踐活動,以學校某塊圍墻為例,組織學生分小組合作,完成圍墻面積計算、涂料價格實地調查、價格對比、粉刷方案制定等活動過程。在該活動中,教師科學指導,以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節約資源、互幫互助的精神,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又如《數與形》單元知識中有一道習題提到“楊輝三角”的發現,在公元1261元我國宋代數學家楊輝發現了著名的“楊輝三角”,可以以此為契機,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 結合實際,以真實的生活影響學生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數學也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它與我們身邊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需要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用真實的生活素材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結合生活實際,需要從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出發,認真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身心發展規律,并探尋有價值的生活素材和信息,引導學生查詢、發現與聯系實際生活,并從中感悟德育內涵,實現無形的德育教育目標,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德育教育。
如學習《時分秒》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查閱資料,回答問題“神舟七號發射和返回的時間分別是什么時候?”載人飛船的發射成功,表明我國向太空的探索又進了一步,由此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查閱資料,培養學生的愛祖國、愛科學的精神。又如《數據統計》知識學習后,可以組織學生分小組收集關于歷屆奧運會我國金、銀、銅牌的數量,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還有四年級實踐活動主題“小管家”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統計自己家一周的各項開支,記錄在表格中,以統計表形式呈現,鼓勵學生分析開支變化規律,并提出節約開支的合理建議。通過小型生活實踐活動,讓學生更多地關心親人,培養節約意識、尊重長輩、保護勞動成果的思想態度。
四、 趣味活動,以多樣的形式感染學生
數學學科由于其具有緊密性、邏輯性強的特點,而且又有很多數字和公式,使得部分學生覺得數學知識學習起來枯燥無味。這就需要教師采取多元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德育教育亦是如此,為了更好地在數學課堂中滲透全面的德育知識,有必要引入趣味活動,利用豐富的活動和多種形式的學習方式,優化數學課堂質量,提升數學知識與德育的趣味性,也提升教育質量。同時,有必要將課內外教育相結合,拓展教育到實際生活中,引導學生深化對德育知識的理解,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素質。
如《扇形統計圖》單元知識學習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課外活動,活動主題為“節約用水”。不同的小組可以選取不同的調查對象,可以是公園、自己家、學校水龍頭10分鐘漏的水。通過學生實地調查統計,求出平均數,再結合水龍頭的數量和時間,計算出這三個場所1年會浪費多少水。并通過查找資料,提出可行的節約用水建議。
五、 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學要重視德育教育的滲透,通過教師言傳身教、深挖教材、結合實際、趣味活動、培養習慣,引導學生關心身邊的生活,從生活中、學習中、實踐中,不斷增長知識,完善自身道德素質、思想素質與政治素質。德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從實際出發,認真挖掘德育素材,并實施因材施教,以陶冶和感染學生,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孫麗霞.淺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吉林教育,2013(34):149.
[2]趙淑君.淺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基礎版,2011(9):129.
作者簡介:
李文余,山東省日照市,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棧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