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課堂中學生的參與度以及參與積極性都深刻地影響著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嚴重阻礙或者極大地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進展,對于初步接觸數學學習的小學生來說有著對未來數學學習的深遠意義。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需要去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小學數學的教學課程中來,如何使得缺乏自律性的小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學數學的課堂學習中去。為此教師需要在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工具的利用上花費更多精力,并將開展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以便于學生更好地融入學習設為目標,著重突出。本文正是就如何提高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的參與度進行了深入的探究與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參與度;教學策略優化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受教師與學生雙方的活動的影響,教師能否將教學課堂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而又生動有趣的環境,學生能否在教師進行教學時充分地抓住教學重點并將學習視為一種樂趣,這兩者之間能否相互作用是能否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參與度提高的關鍵點。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需要充分地利用手中的工具與資料,并通過自身優化與潤色將課本枯燥無趣的知識化為生動有趣,同時教師需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與好奇心,引導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能夠全身心地將自身精力與思維都匯聚到課堂學習中來,從而促進了參與度在學生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之間的快速提高與有效化。
一、 降格處理小學數學基礎知識
所謂的“降格處理”便是將小學數學中的新知識通過降低難度的形式,降格變成為小學生容易接受的、已經具備的、并且符合學生已有認知的舊知識,給予學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接受感。學生是否能夠接受新的知識與技能與學生自身的認知觀念與生活實際的經驗有關,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維持自身思維的邏輯性與系統性,以至于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理解與接受程度的深化。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參與度提高的實踐中,應該通過將新知識充分降格處理的方式來避免給學生帶來太大的陌生感與不適應,從而能夠促進教師順利地完成課堂教學中參與度的提高以及對學生自身數學知識的基礎教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需要將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視為重要的教學基礎,而合理地降格處理正是能夠保證這種學生自身積極情緒持續存在的前提,想要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教師必須通過對自身節奏以及知識難易程度的掌握完成對于學生自身接受能力的適應。
二、 設置疑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當教師提出疑問或者布置課堂問題以及用疑問的方式講述數學基礎知識時候,學生的情緒總是最容易的去被調動甚至全神貫注到教師的教學內容上。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情節,不斷地通過設置疑問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精神等情緒的集中,進而更容易地去調動和提高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參與度與參與欲望的變化。只有產生了參與的欲望,學生的注意力才更好被把控,以至于學生的參與度才能夠在教師的教學大背景下真正有效地得到提高,更好地改變學生在課堂中參與度低、接受程度低、精力無法集中等問題。例如在教學《折扣的變化》這一課時中,教師通過對小學生課堂情緒變化的掌握與利用設置了三個問題留給課堂中的學生,“折扣如何計算?”“折扣的計算與商品自身的價格變化有什么關系?”“折扣是乘法還是除法?”一下子便調動了學生緊繃的神經,并在課堂中幫助學生完成了對于這三個問題的解決。學生在這三個問題中不僅提高了自身的課堂參與度,更是學會了分數乘法的計算方式、分母與分子變化后分數大小的變化、分數乘法的基本概念等新知識。
三、 因材施教掌握學生自身變化
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雞蛋,世界上也不會出現任何完全一樣的學生,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對于新鮮知識的接受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必須因材施教掌握學生之間的不同以及差異性,在尊重學生的公平公正一視同仁的基礎上,堅持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原理,將學生的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并充分地尊重學生自身接受能力與學習水平的特殊性,通過分層次、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及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完成對于學生訓練水平的區分。例如在教學《除法的性質與拓展》這一課時訓練中,教師通過對于教學內容的細分以及對于學生理解接受能力的分層次訓練,將訓練題目劃分為三個層次,學習水平較高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做第一層次,學習水平不高但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做第二層次,學習水平與接受能力都不高甚至對于基礎知識還沒有完全掌握的學生則開始第三層次試題的訓練,以幫助學生掌握除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性質。
四、 結合生活實際提高動手能力
如果說降格處理能夠降低對于學生自身水平的要求,設置疑問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因材施教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對于學生的課堂教學,則結合生活實際便是最適合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方法之一。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無法更好地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是因為學生對于數學的實際應用不了解,導致學生產生了數學枯燥無味卻又與實際無關的思想,甚至誕生了學而無用論。但事實上小學數學無論是在日后數學學習還是日常生活中的利用效率都是最高的,教師可以通過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并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自主地參與到數學實驗中,掌握并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課堂參與度。
五、 結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參與度與學生自身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教師課堂教學的靈活性以及教師和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了解有著重要的聯系,教師的降格處理能夠更好地將小學數學中的新知識與學生已經掌握的舊知識相聯系,對于教學課時中的疑問設定以及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甚至是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自主動手的教學方式,都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的課堂教學的參與度。
參考文獻:
[1]牛智鳳,王利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6):146.
[2]陳奕樺,付倩蘭.教學方法對小學生數學課堂參與度影響的實證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17,26(4).
作者簡介:
張元鑫,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新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