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農村中學教育中,由于教育資源匱乏,中學生數學基礎差,導致農村中學數學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整體素質普遍較低。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利用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把思想品德教育和數學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德是農村中學數學教學面臨的重要任務。本文從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五個方面來闡述該如何做到創新。
關鍵詞:農村中學;數學教學;創新
農村中學是數學教學的薄弱地帶,一是師資力量有待提高。二是教學設備不齊全,三是家庭教育跟不上。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利用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把思想品德教育和數學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德是農村中學數學教學面臨的重要任務。對農村中學生如何有效進行數學教學,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 教學目標的創新
數學相對語文等學科,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農村中學生由于基礎差、家庭教育也跟不上,學習數學、學好數學興趣比城市同齡孩子相對較弱些。但正是農村孩子在學習上比城市孩子花費時間少些,他們有更多時間自由思考,更易于挖掘他們數學方面的潛力。現代著名數學家丘成桐教授曾指出,“要重視中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訓練”,而不是單純傳授數學知識。因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是農村中學數學教學首要任務。在數學講解中盡量在講圓周率時,使學生了解祖沖之是我國古代一名杰出的數學家,他在公元500年前就推算出了圓周率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祖沖之的圓周率比德國數學家奧托的記錄(1573年)早了一千多年。在講關于負數的內容時,可以介紹我國魏晉時期的數學家劉徽和我國最古老的算徑之一《九章算術》。《九章算術》是我國東漢初年編定的一部現有傳本的、最古老的中國數學經典著作,書中收集了246題應用題和其他問題的解法,分為九章,故名《九章算術》。
農村中學數學教學目標上的創新,還應該結合農村實際生活環境,重點引導他們學習數學興趣的教育上,讓學生渴望、主動去探索數學趣味性和歷史性。恰當引用與教材內容緊密相關的愛國主義思想、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知識,可起到烘托教材、引起學生興趣作用,使學生集中注意力,還能由此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教學方式的創新
在教學方式上的創新要求教師更加看重學生之間交流互動、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例如關于數量關系,農村可以說到處都有現成的教學案例,身邊的河流長度、農田畝數計算、集市商販算賬、商店老板的算盤等等,都是農村中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關于數學美的集中表現就是中國傳統的古老建筑和現代時尚高樓大廈,農村到處都能看到一棟幾百年建筑,如古橋、廟宇、民居等。農村中學生數學教學就要充分利用身邊存在的資源,鼓勵學生去尋找問題、探索數學奧秘。
在中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要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例如,講故事方法,講述一些和數學有關的歷史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還比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安排一些社會實踐課,帶孩子去丈量農村田地、設計如何分配可用耕田,帶領孩子去幫助村委會解決一些賬務問題,帶領孩子參觀當地民居建設等。只有這樣,才能改變農村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教學方式創新。
三、 教學內容的創新
設計教學要符合學生的實際,針對農村中學生基礎差、底子薄,由于家庭、社會影響,開展農村中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內容。農村中學生數學學習基礎相對比城市孩子差些、但動手能力相對比城市孩子強些,所以農村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要從實際出發,把數學引入到他們的運動場上、引入農村廣闊的田野上。
中學是培養人才非常重要的階段,由于農村教育資源相對落后些,又缺乏家庭教育,更需要農村教育工作者在課堂教學上培養孩子博覽群書、訓練孩子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可以通過初中平面幾何教學,訓練農村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在幾何證明推理中允許孩子自由思考,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另外由于農村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學校可以利用在校早晚自習時間,給孩子提供一些可以討論、思考、實踐問題,分組討論。
四、 教學過程的創新
新時代農村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也要體現一切以發展為本的精神。允許學生說錯話,說真話,讓學生在課堂上處于一種很有安全感的心理狀態當中。我們的課堂只有達到讓學生敢想、敢說,愿意想、愿意說。一是教學過程要讓學生自由,讓學生自由思考、想象、提問。二是教學過程要民主。讓學生敢說真話、錯話,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發表自己的意見。三是教學過程要充滿探究精神。把課本中有可爭論的東西挖掘出來進行探究,教師設計的問題也要比較具有思考性。將開放性的話題從不同的維度深挖下去,啟發學生多思考、探索。總之,教學的所有任務就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是一種充滿親和力的過程。
五、 教學評價的創新
教學評價的創新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的肯定、潛力發掘,在傳統的教學中總是會出現教師重視知識獲得,輕能力培養。對學生能力、人格、品德等素質發展不聞不問的現象,這種情況就窄化了教學目標要求,背離了中學數學教育宗旨。評價是中學數學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學生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應通過評價的合理實施,不斷提高農村中學數學教師的水平,激發學生學習、應用數學的興趣。因此,要建立體現素質教育思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勵教師上進和推動網絡數學課程,不斷完善數學評價體系,實現評價的多元化。
參考文獻:
[1]簡素霞.略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國情教育[J].考試周刊,2015(7):73-74.
作者簡介:
姚玉,安徽省阜陽市,安徽阜陽臨泉縣龐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