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妮
摘 要:所謂數感,主要是指關于數與數量、數量關系、運算結果估計等方面的感悟。數感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是核心素養之一,更是學生所需要掌握的基礎能力,這種基本的數學素養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將實際生活與數學相聯系,利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感;培養策略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并且逐漸意識到培養小學生數感能力的必要性。“數感”作為核心詞之首,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非常自然。實際上,由于每一個人都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每個學生的數感都不盡相同。那么要怎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數感呢?下面將結合筆者的實際工作經驗,并且結合實際案例進行詳細探討。
一、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之數感的重要性
什么是“數感”?主要指對數的感悟,包括對數與數量、數理關系、運算結果估計等方面的運用、駕馭與感悟能力。數感的培養對于小學數學而言,顯得尤為重要,只有讓小學生對數字產生興趣,才能帶著興趣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將興趣轉換為學習的動力。
二、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之數感的培養策略
1.“數”出數感
首先數感是數出來的。新課標指出:認數教學作為主要教學內容之一,是培養學生數感的主要途徑。在認數教學中,要通過加強觀察,積累表象,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學齡兒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無意的數數活動,已經自主地實現了物體個數的數量守恒。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掌握了被數物體與數的一一對應,如五個手指與1~5依次匹配,并且知道從左、從右數,都是五個手指,即數數的結果與數的順序無關。有趣的是,兒童在大人的指導下數到了19,當被追問“下一個呢”,常有兒童自發地回答“十十”。多么可貴的推理與“原創”呀!
在教學“1000以內數的認識”時,有位老師出示一篇古文,讓學生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字?
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閏余成歲 律呂調陽 云騰致雨 露結為霜
金生麗水 玉出昆岡 劍號巨闕 珠稱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鱗潛羽翔 龍師火帝 鳥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讓國 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
學生看到4字一句,5句一行,發現一行20個字,于是自發地20、40、60……地數起來,數到100,看到正好組成一段,就又自發地從一行行數轉向一段段地數。
這是我國古代的千字文,千字文乃四言長詩,首尾連貫,音韻諧美。原本只是4字一句,無所謂“行”“段”,老師出于數學教學的需要,有意識地把它排列成5句一行,5行一段,以誘導學生20、20地數,再自動地100、100地數。用時不多,過程簡單明了,數完之后,1000的感覺,自然而然地來了。真是美妙至極的數學教學法加工啊!
2.“讀”出數感與“撥”出數感
新課標指出: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感受數的意義,建立數感。數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學生理解和掌握數概念要經歷一個過程,在現實背景下感受和體驗,會使學生更具體、更深刻地把握數概念。
3.“量”出數感
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一定需要日常生活的有效積累作為儲備,在實際的生活當中處處蘊含著數學思維。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不僅要圍繞著教材中的教學知識點,對其進行深究與整合,并且還要結合小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結合學生的基本認知與思維方式,對多方面進行分析判斷。
4.“用”出數感
數學素養要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得以養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不僅要在學習過程中應用,還要懂得在生活中積累,通過不斷的應用與積累去強化數學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數感。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數感的培養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在培養小學生數感的過程中,面臨著許多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創設教學情境,并且讓學生積極投身生活,在生活實際中去發現數學問題,將兩者有效融合,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馬玲.小學生數感培養的策略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4.
[2]沙海華.課堂內外學數感啟蒙開智促發展:淺談小學數學學生數感培養策略[J].華夏教師,2013(12):96.
[3]朱立明.基于深化課程改革的數學核心素養體系建構[J].中國教育學刊,2016(5):77.
[4]馬云鵬.關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幾個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2015(9):36.
[5]鐘啟泉.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挑戰與課題[J].全球教育展望,2016(1):21.
[6]李星云.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師課程體系建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1):45.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