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少麗
摘 要:音樂教學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其教學質量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小學生的音樂水平和素養,還和他們的審美品格息息相關,因此,采取多種措施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成為當下小學音樂教師工作的重中之重。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音樂教育特點,總結出幾種實踐方法,希望為小學音樂教學提供嶄新的方向。
關鍵詞:小學音樂;實踐;創設情境
小學音樂是學生普遍喜歡的一門課程,學生在音樂課上唱歌、欣賞,無不體現著學生的“天性”,可以說任何一個學生天生都是喜歡音樂的,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音樂家”和“創作者”,可是我們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發現:學生在課堂上越來越顯得凝重,學生的音樂素質或許是提高了,但是學生在課堂上的“笑聲”卻是越來越少了,如何讓學生真正喜歡音樂,感受音樂自身的“快樂基因”,是我們每一位音樂老師的責任和義務,下面就自己在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享受快樂的一點體會,與各位同行商榷。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放聲歌唱”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內心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誠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激發他們這兩種潛能符合兒童的心理需求,對于其學習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音樂教學也是如此,教師的目的不應只是教會學生音樂知識和技能,更要培養他們的音樂興趣、音樂審美能力,使他們在唱歌時不僅學會了歌詞,還能進入歌曲的意境,會用自己的歌唱方式表現其中韻味。只有這樣,學生對音樂才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不是單純地為了唱歌而唱歌,唱出來的歌聲才能打動人心,具有強烈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想要做到這一點,采用新的教學手段勢在必行。情境創設法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其探究欲望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現有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采用此方法。常用的情境創設法包括:音樂導入、故事導入、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心理特點靈活運用。例如我在教授《大海啊故鄉》一課時,就采用了情境創設法。在學生學唱歌曲前,我先創設了情境:“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去過大海邊,有沒有見過大海退潮的情景?退潮后海灘上都有些什么?你撿過貝殼、小蝦嗎?”這一系列問題拋出后,立刻吸引了學生的興趣,他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有的學生說:“我今年夏天跟爸爸媽媽去過秦皇島的海邊,撿過海星。”有的學生則說自己去的是山東海邊,看到了海上落日和退潮,還撿到了各種各樣的貝殼……在學生進入情境之后,我便開始帶領他們學習這首歌曲。在這首歌中,作曲者將兩句襯詞的樂句比喻成“海浪的聲音”“海風的聲音”,讓學生聽辨并模仿演唱,唱準大三度音程和小三度音程。在反復演唱之后,讓學生學會用明快、活潑的聲音完整演唱這首歌。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角色,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使學生“樂學”。
二、活動參與,讓學生“放飛快樂”
音樂活動課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深受學生歡迎的音樂課堂形式之一,教師應利用好這一陣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樂學和愛學。目前,低年級音樂教學活動課堂內容主要包括:律動、集體舞、音樂游戲、唱歌表演等。盡管音樂活動課形式多樣,卻具有共同的宗旨即讓學生“動中學、玩中學、樂中學”,這就為小學音樂活動課教學指明了方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教學宗旨,靈活采用多種方式,寓教于樂。如我在教授《快樂的孩子愛唱歌》時,就采用了非常規的教學方法。在上課之初,我先播放了一段無歌詞的音樂,讓他們猜一猜這是什么音樂,并說出原因。這個問題拋出后,學生在聽到中途的時候,紛紛舉起了自己的小手并說出了正確答案:踢足球。之后,我便播放了關于該音樂的視頻,讓大家跟著音樂模仿踢足球常見的動作:踢球、控球、顛球等(用四二拍的顛球動作)。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滿足了他們愛動的心理需求,更加深了其對該歌曲內容的理解,可謂一舉多得。
三、媒體添翼,讓學生“放飛想象”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嶄新的教學手段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將其運用到小學音樂教學中,對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具有積極的意義。如我在教授《土娃子》這首歌曲時,就采用了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在上課之初,我先在網上搜集整理了《小兵張嘎》的影視片段,然后對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和小主人公的背景等信息進行了整理。上課后,我先播放了關于這首歌曲的多媒體課件,立刻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看到這個孩子的裝束的時候,深深感受到獨特的藝術魅力,俏皮的演唱風格油然又生。通過多媒體教學的引入,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音樂課堂的容量,也培養了他們的音樂感知能力和表現力,促進了其音樂素養的提升。
四、育德于教,讓學生“放飛理想”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小學音樂課程的培養目標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被放在了音樂課程目標的首要位置。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音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重視音樂教育的情感性和審美性,即教師教授學生音樂不再以傳授音樂知識和技能為主,而以激發、愛護和培養兒童的音樂興趣為主,在此基礎上,幫助他們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團結友愛的學習精神等。如我在教授《中國娃》時,除了讓學生學習這首歌曲外,還會向他們灌輸做一個中國娃的自豪感,增強了他們的愛國情感。
總之,小學音樂教師想要提高教學質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多措并舉,促進小學音樂教學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張雅君.談小學音樂欣賞教學[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3).
[2]張瑞.論小學音樂欣賞教學[J].成功(教育),2011(1).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