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香 胥佳慧 王蒙蒙 陳松奕 李繼娜
【摘要】在闡述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創新創業教育內在一致性、歸納國外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與模式的基礎上,從思想、指導與服務、課程和實踐四個角度對保定市與國外的創新創業教育進行對比研究,并提出保定市發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相應措施。
【關鍵詞】保定市 應用型人才 創新創業教育 中外對比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98年組織召開的“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指出,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是高校的基本培養目標。2015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也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施政綱要。保定市積極貫徹了這一政策,并將2015年作為“創新能力提升年”,積極建設創新創業示范區、科技成果轉化區。大學生是創新創業活動的主要力量,因此,借鑒國外創新創業教育經驗對促進保定市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和發揮高校在推進保定市創新創業進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一、創新創業教育與應用型人才培養
創新創業教育以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型個性的人才為目標,旨在培育在校大學生和社會人士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教育對象包括所有有創新創業意愿、正在創新創業和已完成創新創業的人士,屬于實用教育的范疇。
應用型人才是同時具備理論知識基礎與實踐能力,并能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人才。應用型人才應具備良好的知識基礎、應用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素質,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應用型人才不是“工具化”人才,不僅要能夠“應用”理論知識,還要能在實踐中對技術和方法進行創新。
創新創業教育與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一致性。首先,在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由教師傳授知識并鼓勵學生參與實踐,學生在實踐中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與應用型人才“應用知識”的培養目標相符合。其次,應用型人才需要在應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針對崗位和職責對所學知識進行整合、改進和創新,即要求應用型人才具備創新素質。
二、國外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和模式
國外針對創新創業已形成比較成熟的體系,相關研究發現創新創業水平與經濟發展程度成正相關關系。在促進創新創業活動開展的眾多影響因素中,創新創業教育獲得了最多的關注和研究。
創新創業教育最早始于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于1947年開設的課程《新創企業管理》,百森商學院于1968年開設了第一個創業學本科專業。美國的創新創業教育形成了三種模式,即聚焦模式(focused programs)、磁石模式(magnet model)和輻射模式(radiant model)。[1]聚焦模式是創新創業教育出現之初的一種模式,創新創業教育僅針對商學院學生開設,并且由商學院運營。磁石模式和輻射模式都是在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面向全校范圍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不同之處在于,磁石模式下的創雄創業教育仍由商學院獨立運營,輻射模式下的創新創業教育由各個學院分別運營。
在英國,創新創業教育始于1987年的“高等教育創業”計劃,其相關舉措值得保定市借鑒。例如,在創新創業資金方面,英國政府提供的資金支持極大推進了該國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進程,其設立的英國科學創業中心不僅承擔部分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工作,還為許多大學中的技術孵化提供資本。除依靠政府提供的資金外,英國高校也利用各類社會資源籌集資金,以支持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
澳大利亞善于利用兼職教師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在師資方面,專兼職教師比為4:6,其中,兼職教師多為小企業家,有利于利用其豐富的創新創業經驗為學生提供指導。
亞洲的創新創業教育相較于歐美起步較晚,但也具有借鑒意義。韓國通過成立創業組織和創業研究中心來支持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新加坡建立了國際化教育體系,重視與國外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開展合作。
三、保定市與國外應用型人才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對比
(一)從創新創業思想角度
受傳統觀念和地域文化的影響,保定市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較為功利和保守,擇業標準一般看重職業前景和薪酬,偏向于選擇風險小的就業方式。與中國南方的經商傳統不同,保定人注重“學而優則仕”,大多將考取公務員視為教育的最優成果,不看好“自謀職業”,缺乏創新意識和冒險精神。在保定人的觀念中,往往將創業作為無法找到“正規工作”下的無奈之選,而沒有認識到創新創業在實現人生價值和經濟社會價值中的重要作用。
國外畢業生的創新創業率可達20%~30%,這與國外鼓勵冒險、寬容失敗、鼓勵個人創新、支持創業、提倡自由競爭的文化環境[2]密切相關,國外寬松的創業就業思想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二)從創新創業指導與服務角度
保定市出臺并實施了一列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支持政策,但實際上,政府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與服務并未取得預期效果。保定市對創新創業的宣傳不到位,大部分學生通過就業信息網站獲取創新創業信息,僅有三分之一的大學生認為政府政策有較大幫助。另外保定高校提供的創新創業指導多浮于表面,僅在臨近畢業時通過開設幾場講座對創新創業進行簡單介紹,較少提供具體的創新創業指導與訓練,缺乏科學性和前瞻性。
國外對創新創業的扶持政策較多且宣傳到位,高校為大學生提供具體的創新創業指導和訓練,大學生獲得的創新創業指導與服務優于保定市。
(三)從創新創業課程角度
保定市開設的創新創業課程存在很多問題,主要包括:第一,理論課程太多,缺乏實踐性課程;第二,課程設置千篇一律,缺乏針對性;第三,授課內容與保定市經濟社會發展與創新創業現狀脫節;第四,創新創業課程僅以第二課堂、網絡課程和創新學分等形式作為主流課程的補充,課程體系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
國外創新創業率較高的國家通常提供多種創新創業課程且強制要求學生修讀,例如美國斯坦福大學共開設了有關創新創業的課程17門,且90%的學生至少修讀過一門創新創業方面的課程。[3]在課程設置上,國外將創新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進行融合,并且單獨開設與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的課程,課程內容涵蓋創新創業知識、實務操作、經營管理等各方各面,課程體系比較完整。
(四)從創新創業實踐角度
保定市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存在重理論而輕實踐的問題,雖然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投入了許多人力、物力和財力,但僅促進了學生理論知識水平的進步,實踐能力卻沒有明顯提高。高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因此實踐的缺乏是保定市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一個問題所在。由于自身資源不足,部分保定市高校難以構建自己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或構建了相應平臺后難以滿足其運行所需的資金和師資。
國外的創新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并重,綜合運用理論講授、案例教學和實地訓練等形式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除課內實踐外,國外高校還開展多種多樣的創新創業競賽,以豐富大學生的創新創業體驗。
四、保定市高校應用型人才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思路
(一)轉變傳統思維,營造創新創業社會氛圍
保定市高校要加強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宣傳,運用多種方式強化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轉變大學生的傳統觀念,使其認識到創新創業不僅是一種就業形式,更是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式。政府和媒體也需增加對創新創業的宣傳力度,幫助大學生父母了解創新創業,鼓勵冒險精神,從而營造創新創業的家庭氛圍和社會氛圍。
(二)提供多樣化的創新創業服務
保定市高校應增加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服務,例如:第一,設置專門的創新創業指導部門,為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第二,提供創新創業基金,解決大學生創新創業初始階段的資金問題;第三,綜合利用高校的各類資源,發揮校友的援助作用;第四,聘請創新創業專兼職導師,以向學生提供更加完善的創新創業指導與服務;第五,進行創新創業政策宣講,幫助大學生了解其開展創新創業活動能夠獲取的有力條件。
(三)完善創新創業課程
保定市高校應開設多樣化的創新創業課程,不僅包括創新創業通識內容,還應向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創新創業課程,同時要注重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注重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要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保定市高校的主流教育中,納入大學生的學分系統和培養體系,在大學生學習的各階段開設相應的創新創業課程,構建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四)提供創新創業實踐
創新創業實踐在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首先,保定市高校應把握市場的發展現狀,協助大學生進入企業內部或創業團隊進行實踐,這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在實踐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靈敏掌握市場需求。其次,保定市高校應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努力與企業達成合作關系,一方面聘請創業經驗豐富的企業精英作為兼職教師參與到創新創業實踐教學中,另一方面通過校內創業導師和高年級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以頂崗實習的模式參與企業生產運營實踐活動。[4]
參考文獻
[1]左文敬.中美高校“全校性”創業教育組織模式的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2]于建秀.保定市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文化環境創建探究[J].保定學院學報,2013,26(03):102-106.
[3]吳遠征,李璐璐,董玉婷.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綜述——研究、政策與發展[J].中國林業教育,2015,33(06):1-7.
[4]胡垂立.基于校企合作的創新創業實踐體系研究——以應用型本科院校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4(08):139-141.
基金項目:本文系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保定市應用型人才創新創業教育的中外對比研究”(2017150)和河北金融學院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研究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研究”(2017CXCY13)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陳金香(1978-),女,漢族,河北保定人,河北金融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會計學;胥佳慧(1992-),女,漢族,河北保定人,河北金融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會計學,創新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