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各行各業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和較高的知識文化水平,還要擁有較好的個人素質。由于音樂教育在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社會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高。
【關鍵詞】音樂教育 高校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9-0007-02
普通高校應適應社會的需求,重視音樂教育在培養人才中的作用,促進人才的身心健康發展。音樂教育有很多益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還能幫助學生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其精神文明素質。近年來高校的音樂教育雖有了一定的改進,但仍然有許多不足之處。高校應充分認識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完善音樂課程設置,建立音樂教育體制。為此,本文主要對高校音樂教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進行深入探討。
一、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學校領導不重視音樂教育,管理體制不夠健全
普通高校的音樂教育不屬于專業性的教育,所以并不被學校和學生重視,這也就造成了學生的音樂能力不高,各方面素質不能得到很好地培養,進而很難實現學生的全方面發展。近年來在音樂教學活動中仍存在許多問題,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關系到音樂教育的教學質量。部分高校領導不重視音樂教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也選擇忽視音樂教育,使得音樂教育趨于邊緣化,在音樂教育的管理方面也缺乏較完善的體制。部分高校沒有專門的音樂院系,也無固定的音樂教育師資隊伍,使得音樂教育在管理方面處于混亂的狀態,硬件設備也不能達到標準,不適應教育現代化的要求,造成許多不良影響。此外,普通高校的音樂教育形式主要是選修,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并沒有予以重視,把音樂教學當做一次任務來完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課堂教學秩序的混亂。針對這些現狀,學校必須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改善當前的教育情況,積極倡導音樂教育的開展。
2.不合理的音樂課程設置
在我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起步較晚,當前還處于初級階段,未形成一個系統的、完善的教學體系,也沒有對音樂課程進行合理的設置,且通常以選修課的形式來完成,不能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重視。此外,音樂課所占的學分比較少,學生普遍把精力放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上,而不愿花時間去學習非專業的課程。
3.學生積極性不高
在原有的教學活動中,主要是通過死板的傳統授課方式,教學模式單一,教師負責上課和布置作業,課外實踐較少,學生的積極性很難得到提高。部分教師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培養,沒有給學生自由寬松的活動空間,且過分地注重技巧技能的訓練,導致學生對音樂學習失去興趣。一些教師不擅于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也就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很多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沒有激情,不能激發和調動學生的情感,課堂教學較枯燥乏味。
4.師資隊伍不夠
很多高校都擁有一定數量的音樂教育師資隊伍,但由于近年來的不斷擴招,學生數量不斷增多,師資力量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部分教師并不是專業的音樂教師,實踐教學經驗不足,無法達到專業師資隊伍的要求。很多音樂教師教學形式單一,專業知識水平不夠,音樂教育的教育質量無法保障。
二、解決的措施
1.學校領導要加強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力度
普通高校的領導需加強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積極促進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音樂教育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對于培養我國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音樂教育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家高等教育質量的高低,可見音樂教育的重要性。高校要不斷健全音樂教育體制,緩和音樂教育無章可循的現狀,合理規劃學校的音樂課程,加大資金投入,促進教學設備的完善。
2.合理設置音樂教育課程
新課程改革迫切需要學校調整原有的課程設置模式,讓學習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并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教師應積極改變以前過于注重傳授知識的傾向,激勵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在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又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念。普通高校應合理設置音樂教育課程,不僅要開展聲樂、鋼琴和器樂這樣的課程,還應開設中外音樂教育史、教學法等課程,普及學生音樂方面的知識,滿足學生的內在需求。每種課程都分了初級班和高級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選修一種或多種課程。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判斷學生是否能夠進入更高層次的班級學習,每一種課程的教師可以組織選拔考試,選出幾名成績優秀的學生進入高級班繼續深造。而對于考試成績不合格的學生,則不能參加高級班的學習,必須重新參加下一輪的選拔考試,以獲得進入高級班的機會。通過選拔考試,在學生之間就會形成一種競爭壓力,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更加努力、認真,向著進入高級班的目標前進。
3.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教育的不斷改革要求教師明確新課標的具體內涵,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進行教學,優化教學策略,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解決他們遇到的困難。教師對學生的音樂學習采取鼓勵的態度,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在關注自己、重視自己,滿足他們的內在需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例如參加學校組織的一些音樂表演活動,讓學生敢于在舞臺上表現自己的音樂才能,增加他們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其音樂素養。要真正做到這些,教師的責任十分重大,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4.加強音樂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音樂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教學改革順利實施的關鍵,高校應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緩解師資力量的不足。高校應鼓勵音樂教師進行深造,通過不斷豐富和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來為學生提供更加有意義的指導。高校應不斷改革和完善音樂教育體制,使其教學目標與現代目標相一致,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
音樂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音樂教育的根本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其具備一定的藝術素養,進而實現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高校新正視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和完善音樂教育,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工作水平與學生的個人素質的提高有密切聯系,因此普通高校應加強音樂教育現狀的分析與優化策略的研究,通過不斷改革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和平,汪薏群.論音樂立美教育的理論基礎[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2(03).
[2]佟賀.大學音樂教育資源與農村學校音樂教育建設的調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3]劉成.淺談師專二年制鋼琴基礎課數學[J].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02).
[4](美)多納德·霍杰斯(DonaldA.Hodges)主編,劉沛,任愷譯.音樂心理學手冊[M].湖南文藝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楊春強(1979-),男,云南施甸人,保山學院講師,大學本科,從事音樂教育和聲樂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