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宗堯
【摘要】近幾年我國新一輪教育基礎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如何使教學與現實生活更加緊密地聯系,是各級各類學校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周邊的生活化素材很豐富,生活中人們很多做法都暗含生物學原理。所以如何在生活場景中還原生物學原理并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是我們生活化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 中學生物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9-0137-02
傳統課堂教學一直強調“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很多情況下,教師只是按照教學計劃和教案設計,展示自己的教學行為,把學生當作受眾,忽視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使課堂教學變得索然無味。然而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性學科,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把生物學原理與生活緊密結合難度相對較低、優勢相對較大。因此,讓中學生物的教學生活化,讓學生更接近自己的生活,讓學生在自己原有的生活經驗之上,通過各種科學的方法,培養他們的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毫無疑問是中學生物課堂的最佳選擇。
一、中學生物生活化教學的理論依據
1.“自然教育”理論
法國啟蒙運動思想家盧梭提出了“自然教育”理論,他主張順應人的自然本性?!罢嬲杂傻娜酥幌胍軌虻玫降臇|西,只做他喜歡的事情。”因此,盧梭主張尊重兒童的自由,在教學活動中采取自然的教學方法去適應兒童,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不受束縛、適應生活的新青年。
2.“教育即生活”理論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認為“生活就是發展,而不斷發展,不斷生長,才是生活?!彼J為最好的教育應該就是從經驗中獲得知識,從生活中獲得真理。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順應學生的成長規律。教師的第一任務就是給學生提供生活情境,所以教師必須使學生融入生活,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二、中學生物生活化教學的誤區
實際上,很多教師都有教學生活化的意識,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的生活化教學沒有起到積極作用。教師常常設置一個并不恰當的生活情景,生搬硬套地與教學內容結合在一起;還有些教師的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不符,這樣根本不能幫助學生的課程學習。
1.生活化教學呈表面化
生活化教學一定要在緊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工作。
案例:《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肪》
教學片段1:教師提出問題,激發學生興趣:1.作為早餐,你會選擇牛奶雞蛋還是面包開水?2. 很多人對脂肪類食物敬而遠之,脂肪真的如此可怕嗎? 通過解答上面的問題,闡述糖類的概念并指出糖類和脂肪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教學片段2:教師用多媒體展示戰區的難民兒童并講解:戰爭地區的孩子營養不良,導致他們普遍瘦小,而食物中最主要的物質就是糖類和脂肪。可見糖類和脂肪對人體的重要性。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糖類和脂肪。
分析:教學片段1中的教師設計了一個很生活化的導入,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設計的教學情景對學生來說很熟悉,可以讓學生快速找到代入感。而教學片段2中的教師雖然也同樣創設情境,但這位教師顯然并沒有根據學生的經驗層層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也沒有留足夠的時間給學生交流和討論。這樣的生活化教學只是流于表面,并沒有真正起到作用。
2.生活化教學不符合學生實際情況
教師生活化教學一定要充分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不能盲目地進行生活化教學,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案例: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及預防方法
教學片段:教師提問:大家知道如何才能健康地生長嗎?學生們有的說:保持健康心態;有的說:作息規律……教師再問:那么什么才是最基本的方法?學生漠然,教師只要自己回答:預防傳染病。
分析:教師很有可能不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果家庭里有一位或一位以上是醫護人員的話,家長可能會常常給孩子灌輸這一觀念,孩子可能會很容易地想到這一點。但如果是別的家庭的孩子,教師當然不能把自己的生活常識強加給學生。這樣的情景設問,不僅占用課堂時間,而且效果還不理想。教師可以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幾種傳染病,然后讓學生思考它們的危害,最后引出學習預防傳染病的重要性。
三、中學生物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從上述案例中我們看出,盡管生活化教學的理念在教育界和學校日益受到重視,但在學校實施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難以避免的問題。
1.教師的生活化教學水平有待提高
作為生活化教學的主體,雖然廣大教師已經響應課程改革的號召投身于生活化教學的實踐中去,但教師教育理念的差異、生物專業能力的強弱以及對生活的關注程度使得教師在開展生化活教學的過程中困難重重。
2.升學考試壓力制約生活化教學效果
雖然實施生活化教學很有必要性,但是基于高考的壓力,學生們終日埋沒于題海戰術,沒有額外的時間和精力對生活中的生物學現象和案例進行太多的研究和探索。
四、中學生物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在改革的教育理念中,教學課堂中的情境尤為重要。教師只有精心設計生活情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此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目的,教師必須從實際和書本出發,結合學生的特點,創設具體的場景,引發學生的思考和理解。
2.精選“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生物學知識本質上就是過往生物科學家高度提煉的觀點和經驗,進行生活化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更好地接受生物學知識,并且運用到生活中去。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能進行生活化教學。
教師創設場景時應以現實生活為學習背景,以此為切入點,促使學生建立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系,構建知識體系,同時讓學生理解學習生物知識的意義;教師創設場景時應為學生的現實生活提供科學指導,學生的生活經驗未必完全正確,教師在教相關內容時應注意讓學生思考、討論、分析,最終糾正自己錯誤的觀念。中學生極易受一些錯誤生活經驗的干擾,教師應該用科學的知識指導他們的生活。
3.布置“生活化”的課后作業
作業生活化也是教學生活化的重要一環,作業不應該為了考試而布置,而應該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生物的樂趣和價值,增強學習生物課程的自信。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該盡量布置一些調查作業、制作作業、實驗作業、模型作業等,比起傳統的紙質作業,這些類型的作業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實踐性、綜合性,對學生更具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也更能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馬青枝.談中學生物的生活化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z1):171.
[2]張勇智.生活化教學在中學生物課堂中的應用[J].求知導刊,2015,(20):82-82.
[3]穆玉芳,何英姿.中學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16,(17):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