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軍
【摘要】從一道判斷題的對錯引出了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边M而點撥了小學生學習的方法,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潛力。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課堂教學案例 學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9-0145-01
一、問題引出
在教學三年級上冊有這樣一道判斷題: 三(2)班參加寫字比賽的有8人,參加繪畫比賽的有9人,參加兩項比賽的一共有17人。
全班42名學生做作業(yè)時全都認為這題是對的,作業(yè)批改時我給他們都打了“×”,作業(yè)發(fā)下去訂正時,所有同學都默不作聲的改成了“×”。在我巡視時,有一個平時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李宇陽小聲問我:老師這題怎么錯的?
在他看來8+9=17沒有錯呀!
老師為什么打“×”?自己雖然改成了“×”但還是不知為什么?
如果這題不是判斷題題型,而改成“三(2)班參加寫字比賽的有8人,參加繪畫比賽的有9人,參加兩項比賽的一共有多少人?”還繼續(xù)用一年級數(shù)學思路解答這題,8+9=17確實準確無誤,為什么到了三年級卻有問題了呢?
二、知識背景
三、問題引申
大家在回憶集合知識的基礎上很快找到了判斷題錯誤的原因,即:“沒有考慮踢毽的同學也可能參加跳繩比賽;跳繩的同學也可能參加踢毽的比賽;直接把跳繩人數(shù)和踢毽人數(shù)相加就造成了比實際人數(shù)多的錯誤”。同時同學們也認識到認真審題和全面思考問題的重要,體會到數(shù)學思維的縝密性。
當然訂正完這道題我并沒有草草收場,而是引出來另一個話題:你們知道李宇陽同學為什么這么優(yōu)秀嗎?有的學生說他聰明,有的說他認真,還有的說他是數(shù)學課代表,我說:“你們說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老師想說的是他和你們有一個不同點是他帶著疑問去學習?!?/p>
古人陸九淵這樣說過: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而你們雖然都改成了 “×”,但不知錯在哪里,也不去追究為什么錯?這就是你們和李宇陽同學有差距的一個原因,當然李宇陽同學只是有了懷疑,他如果能用我們學過的集合知識來分析判斷這題,那他就不再是一年級的水平了而是三年級學生的水平了。如果你們再動腦筋能想出:“三(2)班參加寫字比賽的有8人,參加繪畫比賽的有9人,參加兩項比賽的一共有多少人?”的結(jié)果有幾種可能?那你們可就不是三年級學生的水平了,而達到中學生的水平了。學生們在我這句話激勵下,思維開始活躍,紛紛舉手發(fā)言,有的說參加兩項活動的最少有9人,最多有17人,還有的說從9人、10人一直到17人的各種情況都有可能。
經(jīng)過這次的課堂隨機點撥 , 同學們好像都開竅了,課堂敢于提出問題的學生多了,獨立思考和積極解決問題的現(xiàn)象也蔚然成風,總體學習狀況有很大的改觀,帶著疑問和批判思維上課的學生也多了。
如:在估算698×7,319×88時,有的學生估算成690×7=4830,320×90=28800我想引導他們算成700×7=4900, 300×90=2700因此我說:“今后估算,如果沒有特殊要求,三位數(shù)的都看成整百數(shù)來估算,兩位數(shù)的都看成整十數(shù)來估算。”話音剛落,就有幾個學生說:那不一定!我看有不同的聲音,就讓他們起來說說看:“老師:三位數(shù)的不一定都看成整百數(shù),兩位數(shù)的也不一定都看成整十數(shù),如999×7就可看成1000×7 96×9就可看成100×9聽到這里我不僅沒有尷尬的感覺而感到由衷的高興。高興的是我指導的學習方法在學生這里有了回應。
參考文獻:
[1]邵江樵,王靜曉. 應用判斷題進行回歸教材復習的實踐[J].中學生物學,2015年12期.
[2]邵江樵,王靜曉.應用判斷題進行回歸教材復習的實踐[J]. 中學生物學,2015年12期.
[3]陳田峰,孫紅梅.勤思 善辨 明理 篤行——中考思想品德價值判斷題分類研析、解題妙招及復習策略[J]. 中學政史地(初中適用),2016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