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創業這條路,這是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另一種趨勢,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在校大學生也加入了這一行列,如何提升他們的創業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針對民辦高校在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問題,試圖找出更適宜提升在校大學生創業能力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在校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路徑;對策建議
200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學習的第三本護照是創業能力,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以及日益加大的就業壓力,希望以創業帶動就業,提升在校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提高在校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意義
(一)可以提高在校大學生的實踐能力
如今,就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用人單位招聘大學生更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實踐經驗,大學生可以利用創新創業這個平臺,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積累更多的社會經驗,為將來更好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大學生自我價值的體現
大學生在校期間,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創業的項目,以此在五彩繽紛的社會大舞臺上實現自己的價值,發揮自己的才能。
(三)有利于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之間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才的競爭,只有具有創新思想的人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進行全方位思考,經過實踐的檢驗,面臨問題時能不段改進,不斷創新,更能提高其創新思維能力。
二、目前在校大學生創業存在的瓶頸
(一)缺乏經驗
現代大學生雖然創業思路很多,但由于缺乏經驗,加上創業時間不足,很難有機會落實到具體的項目。反觀我們的大學教育,其目標是培養人才,獲得未來事業的成功,但是遺憾的是,基本上所有的大學的課程里面,可能沒有一門課程是教人際交往的,這種軟實力的缺失,導致在校大學生整體應對社會能力偏低,創業素質偏差。
(二)缺乏強烈的就業意識
大學生不了解國家的扶持政策,一些政策法律法規,對創業缺乏宏觀上的認識,各種創業信息溝通不暢。其次,對創業的行業缺乏了解,多數學生會選擇風險比較小的行業,這就導致扎堆現象,導致行業間發展不平衡,容易導致創業失敗。
(三)缺乏把握創業機會的能力
創業活動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除了具備對外部條件的適應,還有就是善于把握創業機會,有些創業機會稍縱即逝,只有善于抓住商機,并付諸行動,創業活動才能得以開展。但是有些大學生雖有創業的熱情,但卻缺乏把握創業機會的能力,盲目創業,有的還迷信權威,盲目跟風,導致創業活動不能有序開展。
(四)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業相關知識
由于大學生社會閱歷和經驗普遍缺乏,導致對市場分析與判斷力欠缺,不少人甚至連開公司的流程都不知道,就盲目創業,還有在現有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大學生普遍缺乏創新精神,難于形成核心競爭力。
三、促進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的對策建議
(一)自覺學習創新創業意識
很多大學生更重視課堂傳授知識,忽視創新創業實踐,實踐認為,雖然書本知識及其重要,但是社會實踐活動尤為重要,在校大學生在學習基本的課程知識外,應加強課余實踐,重視課余實踐,把所學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項目的機會鍛煉自身,發展職業技能,積極參與學校的科研訓練、學科競賽、素質教育、實習活動中,在實踐中思考自身的優勢、興趣愛好,選擇創新創業相關的方向,學習相關知識,鉆研相關實踐活動。
(二)加大課程改革力度
在傳統教育的影響下,現高等教育的教育仍然主要集中在專業領域上,對就業創業知識涉足比較少,有學校主要是采取選修課的形式,沒有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高校應積極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及時更新就業課程,相關部門應積極做好就業培訓的宣傳,讓學生及時了解這方面的信息,為創業提供一定的基礎。
(三)高校創新教學模式
高校應堅持教學、科研、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教學模式,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思維的培養,制定有利于人才目標培養的培養方案,結合現今國家大力倡導的雙創環境,開設創新創業課程,推動產學研結合協同育人,加強學校、企業、教師的互動交流。
(四)增強人際關系溝通和交往能力
在大學生創業的過程中,會經歷各種艱辛,因此,掌握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尤為重要,以沉著、冷靜的心態面對突發狀況,創業實踐中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苦澀,成功時,學會與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悅,增強大家的信心,失敗時,要及時總結失敗的教訓,找到新的方法,新的出路,絕不氣餒,不將責任推給他人,團隊成員之間應互相鼓勵,共同走出困境。因此,在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應指導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學會關心他人和集體。
(五)組建高效創業團隊
大學生創業不是單打獨斗,需要組建一個高效的創業團隊,可以根據創業要求進行分工,團隊的隊長需要具備較強的責任心、耐心以及可以作為全隊榜樣的干勁和斗志,副隊長要具有較強的協調能力,其他成員要各司其職,團結一致,與團隊共進退。
(六)重視骨干教師的培訓
從現有的高校情況來看,很多高校的創業教師一般都是經管類教師、就業指導教師兼任,專業的創業導師師資有限,這與大力倡導的創業教育不相符。高校重視創業師資隊伍建設,挖掘優秀教師是培育專業師資隊伍的必經之路,高校可以選拔一些教學水平高、業務能力較強的老師從事創業課程的教學,并給予這些教師工資、福利、職稱等方面的傾斜,調動他們專心從事創業教學的積極性,從而保證創業師資隊伍的穩定性。此外,高校要鼓勵創業教師多出去交流學習,去企業參加社會實踐,提高教師的創業實踐能力。
總之,在校大學生提升創新能力不僅可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為自身將來的發展開拓了道路,在國家大力倡導的創新創業的背景下,大學生更應該主動提升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為將來的創業活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競一,我國在校大學生創業機會識別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6(03):88.
[2]吳芳.王鳳成,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6(06):95.
[3]姚圣梅,論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中的情商培養[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08).
[4]劉春花,學術資本:促進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的要素[J]教育發展研究,2012(21).
作者簡介:時晨(1984—),女,河南柘城人,碩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