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妍
摘 要: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與其他藝術類學科相比,無論從專業方向還是教學目標都比較明確。本文通過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現階段的專業性質的分析,針對目前本專業授課情況及學生狀態提出問題,并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來改善目前存在的種種狀況,這樣的建議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注入新的思想,提升了新的高度。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校企合作;實踐性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集功能、藝術與技術于一體的專業性極強的學科,它涉及了藝術和科學兩大領域的許多學科的內容,具有多學科交叉、滲透、融合的特點。如何能培養出專業知識面寬、綜合素質強、具有整體思維能力的環境藝術設計人才,是制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建設計劃思考的重點。
一、專業性質分析
就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建設而言,不同性質、不同基礎的學校都有各自發展方向和目標。建筑類院校發展這一專業具有更廣闊的可能性和前途,他們會將學習的重點放在建筑設計和技術的實踐性上面,更加重視學生在實踐中學到的知識,在校內有硬件齊全的實訓室,在校外有專供學生體驗的工廠。這些也是值得我們藝術類院校學習的地方,近幾年,我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也將教學的形式由課堂慢慢轉向了工作室,讓學生親身體驗每個領域帶來的快樂,逐步將學生的作業變成作品,作品變產品。從行業發展和管理的角度看,環境藝術屬于實戰性的專業,它需要在實踐的環境中成長與積累,一味的紙上談兵只會讓學生在畢業之后無所作為,從零開始,白白浪費四年的時間。
二、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作為承擔設計工程教育實踐教學的重要載體,要適度的涵蓋設計領域包括建筑、景觀、室內、展示、平面等方面的基本過程和基本內容。在本專業授課的過程中發現,教與學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和培養目標的差距
在當今各大院校的學科交叉程度日益增長的形勢下,培養目標的模糊導致現有的設計訓練內容的局限,也使教學方法精煉困難,培養的學生欠缺設計項目的實際工程設計意識和能力。兩年前,我專業將“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定為培養目標,這就意味著在教學方法上,我們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但是目前來看,效果并不理想。大學四年的學習究竟想讓學生學會什么?很多人說,大學生畢業什么也不是,連一個完整的圖紙都做不了。這種現象的確存在,但是我倒是覺得運用各種軟件去作圖只是繪圖員需要完成的任務,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大學生來說,我們需要培養的是創意性的思維過程,沒有了好的構思,圖做的再好也只是繪圖工具而已。所以,從目前的授課情況看,我們的教學方法與培養目標應該放在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上面。
(二)學生學習興趣不足
目前,學生在上課時提不起興趣,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編排中,存在著課程內容的重復性講授,導致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出現開小差的現象。
(2)很多學生在高考時報考專業的時候,并不是因為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感興趣報的名,而是隨意的填報專業。
(3)對某個老師有意見,覺得老師沒有親和力,管的嚴厲,沒有專業水平等等。
(4)周圍的環境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綜合以上原因,我們需要反思,如何才能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曾經有位設計師這樣說過“我們應該玩著學,在玩的同時學會知識”,有些老師不贊同這種說法,我倒覺得他所說的這個“玩”并不是放手,而是引導,如何利用我們的資源讓學生去“玩”設計,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三)教學模式
我們都說“填鴨式”教學早已成為歷史,即便是小學也已經不用這種方法了。針對目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很多老師雖然在嘗試很多新的教學方法,但是還存在著沒有從學生自身出發,在課程開始仍然將自己準備的知識詳細的敘述一遍,隨后才開始引導式的讓學生在作業中體會每個課程的精髓,至于學生能夠掌握多少,老師不得而知。
三、實施策略與方法
通過對交叉學科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授課問題和能力培養的分析,我們應該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由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性質決定,應開展基于大工程項目依托下的工程實訓教學,應與設計公司建立校外實訓基地關系,讓學生深入實訓基地,了解公司運作和設計流程,由淺入深的培養學生的大工程素養和能力。
目前,我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已經與校外20家設計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但在校內外的合作上并沒有完全發揮它的作用。應在進行校企合作的同時,建立由簡單到復雜、由感性到理論、由基礎到綜合的循序漸進層次化教學模式。比如定期與設計公司開展設計大賽、項目帶動教學、企業講座等。我們也可以與一些家具制作工廠、材料加工廠等建立合作關系,讓學生直接進入到工廠去了解書本知識,學得快、掌握得牢。
(一)精益求精法
在我們的每個班級中,都會存在專業非常好的學生,但這是相對論,針對與實際工程項目來說,他們依然還停留在設計階段,那么針對這部分學生,我們可以利用校外實訓基地這個平臺,讓這些學生將自己的專業素養再提升一個層次,讓專業的設計師帶領他們去做設計、做項目,達到精益求精的效果。
(二)知識普及法
很多學生并不是不愛學習,而是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水平缺少自信和興趣,這樣的學生在環境設計專業占大多數。如果讓行業設計師去帶的話會很累,因為他們的專業水平處于不高不低的階段,很難得心應手的完成項目。針對這樣水平的學生,我們可以先進行專業規范的普及,比如定期的專業技能講座,與設計師面對面的交流等。一旦對這個行業感興趣,他們的專業技術水平自然會有所提高。
(三)先行后知法
現在很多高等院校普遍使用項目帶動教學的教學手段,但是實際項目如何推動教學?一直以來也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話題,項目教學應該只是簡單的讓學生根據項目做設計,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好校企合作的關系,既然有實際項目的支撐,就應該讓學生親自去體會項目設計的精髓,不但要學會看懂圖,同時還要了解與環境設計相關的設計規范,比如消防、給排水等圖紙的設計規范。讓學生首先行動起來去感受施工現場的程序,然后去了解以理論基礎為依據的知識點。
四、教學效果分析
針對環境設計專業的課程特點,結合教學要求,我們已經從教學體系到教學方法上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創新與改革。校企合作關系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變得簡潔明了。
經過近三年的校企合作建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已經完成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多次組織同行專業進行校內和校外的學生座談,反響良好。座談過后都會組織學生進行心得體會的匯報,讓學生之間進行心得體會的交流。
(2)目前,已有部分學生進入到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實習,有部分學生已經被公司留用轉正,成為正式的設計師并獨立完成設計任務。
總之,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會遇到研究思路和經驗的不足,使很多專業性極強的課程的教學進展遇到不少困難,但這也提示了我們應該將學生的這種學習狀態向設計師的設計狀態靠攏,也給了我們一個奮斗的方向,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校企合作的環境下,在師生的不懈努力下,我們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水平將枝繁葉茂、收獲豐碩。
參考文獻:
[1]鄭興我.校企合作建設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實踐探索[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3(12).
[2]李杰.對現階段裝飾藝術設計專業校企合作建設的思考[J].美術大觀.2012(11).
[3]周雅靚.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系列課程建設實踐探索[J].現代裝飾(理論).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