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聰燕
【摘要】本文詳細的分析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并根據具體的問題現狀提出針對性的解決策略,為后續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中職學校 學生心理健康 實施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034-01
中職生是指正在中職學校接受教育的學生,其年齡大都在15至17歲左右,也正是青春期的第一階段,屬于情感極易波動的時期,其往往會因為生理的變化而引發一系列的心理波動,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逐漸完善,獨立的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再加上學校、家庭以及生活中各種問題的出現,促使他們開始考慮學習以外的其他問題,渴望用更多的時間和經歷去完善自己的方方面面。青春期是每個學生必須經歷的階段,也是最讓人回味的階段,充滿著不一樣的神秘色彩,所以中職生更應關注其心理發展的方向,及時為他們調整好心理,讓其在職業教育的路上越走越寬闊。
一、中職學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學生的健康不僅僅表現在有強健的體魄,其更重要的是具備健康的心理,學生的心理健康對教育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對當代學生詳細的研究發現,我國中職學生的心理存在著嚴重的潛在問題,其具體表現如下:原本基礎教育成績不理想,被家長、老師、同學貼上偏差生的標簽,有破瓶子破摔的心理,缺乏自信,自我控制能力差,面對充滿誘惑的世界極想擺脫家長、學校的束縛,叛逆心強。因此,從中職教育的心理學角度分析,中職學生出現的心理教育問題較多。針對于當前的現狀,作為教育工作的前沿工作者提出了心理指導的重要課題,著實分析目前的中職教育問題,為后續的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駕護航。
二、尋找中職學生心理教育的合理策略
(一)增強中職教師的綜合心理水平
中職教師引領著中職學生的心理教育理念,是學生心理教育學習和效仿的楷模,是中職學生心理發展的引路人。中職教師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需要花費更多的心思去理解學生和疏導學生,不僅要熟練地掌握心理教育的基礎內容,更要明白學生在想什么,打算去干什么,以及最需要的是什么,從而走進中職學生的內心,用真心去喚醒他們,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心理問題,成為課堂上的良師、課堂下的益友。定期聘請專業的心理專家給教師進行心理教育指導,教授教師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和理念,不斷提升教師解決心理問題的水平。
(二)為中職學生營造溫馨寬松的教學環境
好的學習環境給人們帶來的是積極的影響。中職校園的建設要考慮學生的心理培養,符合教育部最新的建設要求,讓孩子們在充滿歡聲笑語的環境中學習,以此來構建良好的心理素養。在中職學校的公共區域建設標志性的心理教育指導標語;定期組織校園心理文化素養比賽;用滾屏的形式傳播中職學生心理素養培養的重要性;用學校微信公眾號發布心理健康知識;建立班級微信群,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在校園報紙中發關于心理素養類型的文章等。同時,也要注重與家長的溝通聯系,充分利用當代新媒體加強與家長的聯系,關注學校微信公眾號,建立家長交流群,及時將青春期學生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跟家長溝通,或者有什么問題可以在交流群上討論解決。家長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結合可以有效的提升中職學生的心理水平,在家進行家庭教育,在學校進行教師教育,讓孩子們能夠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三)建立完善的中職學校心理輔導工作
中職學校的心理輔導制度是提升學生心理素養的另一途徑,通過合理性的心理輔導可以有效地改善中職學生的心理水平。學校為學生建設針對性的健心工程,如在校內定期組織心理輔導講座,為中職學校中的教師和學生解決心理上的咨詢。建立班級內的心理教育小組,通過聊天的形式了解同學間存在的心理問題。開設心理健康室,通過設置“說出你的秘密”信箱和微信號,讓遇到問題的學生有傾訴的渠道,并且做好檔案保密和跟蹤回訪的工作。
(四)將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和德育課堂滲透學生的心理教育
一個學校的精神文化建設能夠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德育教育直接能夠讓學生明白自己所站的位置和所要面對的現實,更能夠全面地認識自己,對養成健康的心理打下堅實的基礎。十九大報告強調弘揚工匠精神、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這就要求我們中職教育不單要培養出人才,更要培養出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這就意味著中職生必須要有健康的心理,能夠樹立遠大的夢想,學好技能,成就人生出彩!所以,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和德育教育中尤其要注重學生健康心理的養成,指引他們的身心往正確的方向發展。
總而言之,作者對當前中職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策略,為后續中職學生心理教育的正常進行保駕護航,為青少年的發展創造了蔚藍的天。
參考文獻:
[1]王屹.職業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